2023年04月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教师招考聘用5人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docx

2023年04月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教师招考聘用5人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6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年04月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教师招考聘用5人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 (图片可自由调整大小) 题型 1 2 3 总分 得分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300题) 1.王某深夜潜入永红小区正在撬窗行窃时,看到小区保安巡逻而仓皇逃跑。王某的行为是: A.犯罪预备 B.不构成犯罪 C.犯罪中止 D.犯罪未遂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着手”,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行为。“正在撬窗行窃”表明王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看到小区保安巡逻而仓皇逃跑”表明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所以王某的行为是犯罪未遂。D项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题干中王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并不是在准备阶段,A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B项: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所以王某的“撬窗行窃”属于已经着手实施盗窃罪,“看到小区保安巡逻而仓皇逃跑”构成盗窃罪的未遂。B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C项: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王某是因为“小区保安巡逻”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犯罪,并不是“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不构成犯罪中止。C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2.《茉莉花》被称为“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下列关于这首民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茉莉花》的发源地在浙江湖州一带 B.《茉莉花》由波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C.最早记录《茉莉花》的西方著作是《马可波罗游记》 D.《茉莉花》因歌剧《图兰朵》将其作为主题音乐而风靡欧洲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A项错误:《茉莉花》是中国民歌,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 B项错误:179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自己的表兄马戛尔尼勋爵率使团以贺乾隆皇帝八十大寿为名出使中国,约翰·巴罗担任使团的财务总管。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欧洲第一次向中国派遣正式的外交使节,虽然由于中英双方世界观不同,未能达成外交上的共识,却无意中促成了《茉莉花》与欧洲的一段奇缘。马戛尔尼使团在华逗留期间,约翰·巴罗和使团的一位德籍翻译惠特纳都深深喜欢上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并把它带回了欧洲。 C项错误:《茉莉花》这首中国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国哲学家卢梭的《音乐辞典》中就有收录,而曲谱则是在英国人约翰·巴罗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一书中被记录下来。 D项正确:意大利作曲家吉亚卡摩·普契尼将《茉莉花》重新编曲成女声合唱,作为音乐主题用于1926年首演的歌剧《图兰朵》,《茉莉花》由此风靡欧洲。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歌。 第二步,意大利著名歌剧家普契尼,在创作歌剧《图兰朵》时,将《茉莉花》作为其主题音乐,《茉莉花》随之风靡欧洲。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熟悉江苏民歌的相关常识。考查传统民俗、民歌或各种形式的省内特有的传统文化,如戏剧、剪纸、杂技等,是考查省情、地区特色文化的重要形式。要求考生对报考省份的独特文化形态及其代表作品有所了解。A项错误。《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江苏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 B项错误。179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自己的表兄马嘎尔尼勋爵率使团以贺乾隆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约翰·巴罗是使团的财务总管。马嘎尔尼使团访华是欧洲第一次向中国派遣正式的外交使节,虽然由于中英双方世界观不同,未能达成外交上的共识,却无意中促成了《茉莉花》与欧洲的一段奇缘。马嘎尔尼使团在华逗留期间,约翰·巴罗和使团的一位德籍翻译惠特纳都深深喜欢上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5****2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00312350000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