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CS 65.020.40
B 64
LY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林 业 行 业 标 准
LY/T XXXXX—XXXX
国家森林乡村评价指标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national forest village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XX/T XXXXX—XXXX
国家森林乡村评价指标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国家森林乡村评价指标选取原则、指标框架、评价指标和评价指标测算。
本文件适用于国家森林乡村的考核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文件适用于本文件。
3.1 森林乡村 forest village
在村域范围内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湿地、荒漠、草地等为辅助,形成山水林田湖草协调布局,
结构合理、生态环境优良、发展模式绿色环保、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健康,并具有地域生态文化特色的行
政村。
3.2 基本指标 basic index
森林乡村评价过程中有关生态建设、自然保护、绿色惠农、森林文化和保障措施的各项指标。
3.3 特色指标 characteristic index
森林乡村评价过程中有关生态健康、环境优美和特色鲜明的各项指标。
4 森林乡村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1 系统性
选取的森林乡村评价指标具有合理而清晰的层次结构,能在不同尺度、不同级别上全面、系统反映
国家森林乡村建设要素的特征、状态和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指标间能相互补充,充分体现国
家森林乡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协调性。
4.2 科学性
1
XX/T XXXXX—XXXX
选取的森林乡村评价指标物理意义明确,测算方法标准,统计方法规范,科学真实地反映国家森林
乡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实现程度。
4.3 可操作性
选取的森林乡村评价指标其定性指标突出差异性和特质;定量指标简单明了,含义确切,每项指标
所需数据易获取,也有与之相对应的评价标准。
4.4 独立性
选取的森林乡村各评价指标间避免包含关系,保持相互独立,不可由其它指标替代,也不可由其它
同级指标换算得来。
5 指标框架
评价指标分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两类。基本指标包括生态建设、自然保护、绿色惠农、森林文化和
保障措施5个方面,共13个指标;特色指标包括生态健康、环境优美和特色鲜明3个方面,共8个指标。
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国家森林乡村评价指标框架
6 评价指标
6.1 基本指标
2
XX/T XXXXX—XXXX
6.1.1 森林覆盖率
根据行政村所在区域的地形与降雨量分布概况,其森林覆盖率按表 1 执行。海拔4000m 以上高寒
区可不考虑该指标。
表1 森林覆盖率达标标准
地形地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知传链电子书
- 附录A Python快速参考-[共9页]-326-Python程序设计(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美] 约翰·策勒 (John Zelle).pdf
- 开发 GUI-[共5页]-289-Python程序设计(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美] 约翰·策勒 (John Zelle).pdf
- 两路判断-[共3页]-149-Python程序设计(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美] 约翰·策勒 (John Zelle).pdf
- Python 的“魔法”-[共4页]-18-Python程序设计(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美] 约翰·策勒 (John Zelle).pdf
- 目 录-[共4页]-9-Python程序设计(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美] 约翰·策勒 (John Zelle).pdf
- 前 言-[共3页]-6-Python程序设计(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美] 约翰·策勒 (John Zelle).pdf
-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在防治土地退化中的应用.pdf
- 处理混合权重-[共3页]-99-Lua游戏AI开发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美] David Young 杨.pdf
- 创建一群追随者-[共4页]-78-Lua游戏AI开发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美] David Young 杨.pdf
- 智能体转向力-[共12页]-63-Lua游戏AI开发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美] David Young 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