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年5⽉全国事业单位联考C类 《综合应⽤
能⼒》 (⽹友回忆版)
给定材料
材料1
现在多数学者都认为,全球开始形成⼤陆板块是在古元古代末期 (18-16亿年前),并且多数⼤陆板块形成之后
就基本定型了,如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和南⾮板块等。在那些板块的主体部分,近16亿年以来的沉积岩层⼤体上都
保持着⼏乎呈⽔平层理的状态,说明没有发⽣过较强的构造变形。这就是40多年前板块学说创⽴时,不少学者以为
岩⽯圈板块都是“刚性”的主要原因。
然⽽,亚洲⼤陆岩⽯圈板块,⾃古元古代末期到新构造期,则是由27个较⼤的古地块以及散布在39条增⽣——
碰撞带内数以百计的⼩地块逐渐拼合⽽成的,共经历了14次构造事件。它们表现为特征不同、动⼒作⽤来源不同、
强度不等的板块俯冲、陆陆碰撞等。亚洲⼤陆及周边的板块运移⽅向、运动速度、影响范围及所造成的构造变形的
样式、强度和差应⼒⼤⼩都不同,从⽽使亚洲⼤陆呈现出⼀种⼗分复杂、变化多样的构造格局。在全球各⼤陆板块
的构造演化历史中,这是⼗分独特和罕⻅的。研究亚洲⼤陆岩⽯圈板块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是⼀件虽然困难却很
有意义的事情。
⾃古元古代末期以来,亚洲陆块群的27个⼤地块以及数以百计的⼩地块经历了多次不同的俯冲、碰撞、离散等
构造事件,越聚越⼤,逐渐形成了全球最⼤的欧亚⼤陆岩⽯圈板块的主体部分,它没有解体,也没有被撞碎,其原
因是什么呢?
⾸先,我们来探讨⼀下洋陆俯冲过程对⼤陆⽣⻓的影响,由于⼤洋型岩⽯圈上部的平均密度 (3.3g/cm³)显著
⼤于⼤陆型岩⽯圈上部 (2.7g/cm³),因⽽两者汇聚时,⼤洋型岩⽯圈必然会俯冲到⼤陆型岩⽯圈之下。⼤洋岩⽯
圈板块以每年⼏厘⽶到⼗⼏厘⽶的速度向斜下⽅俯冲到⼤陆岩⽯圈之下的地幔中去,其应变速率很低,属于流变作
⽤的范畴,虽然洋陆之间的俯冲过程的摩擦可能诱发强地震,产⽣⼀些断层,并在俯冲带附近的地壳内诱发岩浆活
动,由于其主要变形⽅式属于流变作⽤,因⽽不可能造成⼤陆岩⽯圈板块的破坏与裂解,最终只可能增加其强度与
稳固程度。
从全球各地深部地震层析的结果来看,如⾮洲板块 (其北部为⼤洋型)俯冲到欧洲板块之下,印度——澳⼤利
亚板块冲到亚洲板块之下,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洲板块之下,全球⼤洋板块向下俯冲的最⼤深度基本上是以中地幔
过渡层 (深400~670km)为限,到达中地慢过渡层后,俯冲的⼤洋型岩⽯圈与⼤陆深部地幔物质的温度与密度就
趋向⼀致,再向下就很难辨别两者的差异了。
那么,陆陆碰撞作⽤会不会使亚洲⼤陆岩⽯圈板块裂解呢?根据现有的古地磁与构造变形的资料来看,各个⼤
陆岩⽯圈的厚度显著⼤于⼤洋岩⽯圈,在陆陆汇聚、碰撞时,阻⼒更⼤,运移起来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加之没有
海⽔作“润滑剂”,因⽽其汇聚速度明显⼩于板块俯冲速度,⼀般都⼩于6厘⽶/年。⼤陆岩⽯圈汇聚时的应变速率也
是极低的,其深部处于韧性变形和流变作⽤的过程中,⽽⾮处于快速、猛烈的撞击中,因⽽不会使地块撞碎或解
体。对于这种在板块构造的流变过程中发⽣的“碰撞”,不能按照⽇常⽣活中两辆快速运动的⻋辆发⽣碰撞来理解。
在碰撞过程中,岩⽯块体内必然会产⽣很多断层与裂隙,但碰撞带内部及其两侧部位的岩⽯处在相对的封闭系
统中。在⼤陆岩⽯圈深部,如在中地壳低速⾼导层 (地震波速较低、导电率较⾼层)、莫霍⾯或岩⽯圈底⾯附近产
⽣的韧性断裂会引|起局部的减压、增温现象,⼀旦温度超过岩⽯的固相线 (⼀般深度在100km以内),岩⽯就容易
变成熔融的岩浆,形成局部的岩浆房,从⽽造成岩浆向上侵⼊或喷出的活动。
岩浆在向上运移和扩展其体积的过程中会消耗能量,温度逐渐下降,以致在地壳内 (尤其在断裂中)冷凝成侵
⼊岩,或喷出地表形成⽕⼭岩。总之它们都是优先充填到构造断裂之中,使破碎的岩⽯固结起来必在裂带内,深部
的超临界流体也在向上运移的过程中逐渐冷凝、结晶,因⽽也可促使破碎的岩⽯固结起来,另外,深度在5~10km
以下的构造变形都是韧性变形,同时也可形成各类变质岩,使岩⽯因挤压、碰撞⽽破碎的现象⼏乎消失,岩⽯愈合
的程度反⽽⼤为提⾼。
材料2
2021年,我国粮⻝⽣产实现“⼗⼋连丰”,粮⻝总产量达13657亿⽄,⽐上年增加267亿⽄,约增⻓2%,总产量
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以上,据此,我国粮⻝⽣产未来5-10年的年产量将继续保持在1.3万亿⽄以上。
但是,我国粮⻝安全仍⾯临着消费量增⻓快于产量提⾼、产量提升空间收窄、耕地⾯积增⻓困难等挑战。应对
粮⻝安全问题的出路之⼀,是利⽤盐碱地科学培育和种植海⽔稻。海⽔稻⼜称为耐盐碱⽔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5月全国事业单位联考D类《综合应用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pdf
- 05SJ807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图示(建筑专业).docx
- 02J102-2 框架结构填充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建筑构造.docx
- 05SJ918-8 传统特色小城镇住宅(浙江嘉兴、台州地区).docx
- 06J908-6 太阳能热水器选用与安装.docx
- 11J934-1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图示.docx
- 13J913-1公共厨房建筑设计与构造.docx
- 06J925-2 压型钢板、夹芯板屋面及墙体建筑构造(二).docx
- 15J012-1 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docx
- 13G322-1~4钢筋混凝土过梁(2013年合订本).docx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2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个性化服务。欢迎大家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