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产动物                     营养与饲料
消化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消化率食物的营养物质必须被饲养动物消化吸收才有意义,然而,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其可消化性则因饲料性质与动物种类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中,需要测定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可消化程度。
消化率是以百分数表示的可消化营养物质占饲料中该物质总量的比值。 其简单表达式如下:   (摄入营养物质总量-粪中营养物质量)/摄入营养物质总量ⅹ100% 该消化率叫表观消化率,因为测定过程中未将非直接来源于饲料的物质(肠道脱落的黏膜上皮、消化液和微生物等)扣除。
而将粪中非直接来源于饲料的物质扣除后计算的消化率,则称为真消化率。它们的测定方法是通过消化试验来测定。由于表观消化率的测定程序比较简便,因而现今在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中所测得的消化率参数,通常多为表观消化率。所以真消化率一定是大于表观消化率的。
二、影响消化率的主要因素 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同一饲料,在不同条件下其消化率也不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动物因素和饲料因素两个方面。
1.动物因素(1)水生动物种类 由于饲养的水生动物种类不同,其消化器官机能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消化酶的种类和活性将显著影响对不同饲料的消化率。如鲤鱼对玉米蛋白质的消化率为66%,金鱼髙达96%。所以在测定饲料消化率时,对不同种类水生动物应分别进行, 而不能将某种饲养水生动物的测定结果转而应用到其他种类动物。
1.动物因素(2)水生动物年龄、食性和生理状态 一般幼鱼的消化能力较弱,消化酶种类不全,活性也较低,故在幼鱼阶段应给予易消化的蛋白质饲料。不同食性的鱼类对同一种饲料的消化率是不同的,如草鱼对花生饼粕为主要蛋白质来源的配合饲料,其有机物消化率为 50.4%,蛋白质消化率为91.2%,而鲤鱼分别为55.4%和94.9% (丁明等,1985)。鱼类在快速生长期的消化率要略高一些,而在应激和疾病状态下则要低一些。
2.饲料因素⑴ 饲料的种类、成分 如金鱼对玉米蛋白质的消化率为96%,对脱脂蚕蛹的消化率为87%。饲料成分差异大,其消化率变异也大。(2)投饲率 当每次的投饲量增加时消化率下降。在摄食饱和度适中时,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最髙。
2.饲料因素(3)饲料加工工艺 如原料的粉碎程度不仅影响饲料的消化率,而且影响饲料颗粒在水中的稳定性。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粉碎得越细,消化率就越髙。如过10?30目筛的白鱼粉,虹鳟对它的消化率为11%;过孔径30?50目筛时,消化率为51%,过孔径50目筛以上,消化率为73%;过孔径120目筛以上时,消化率无差异。
2.饲料因素(3)饲料加工工艺 蒸汽加热调质对消化率也会有影响,温和的热调质可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消化吸收,大豆蛋白经热处理,使抗胰蛋白酶因子失活,利于消化。生淀粉加热熟化能提高其消化率。然而长时间高温加热,会产生消化酶不易分解的化合物,因而降低消化率。所以饲料加工贮藏时就应考虑这一点。
3. 其他 饲养管理技术、饲喂水平等因素都会对饲料的消化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水温对消化率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消化道内酶活性的影响。对于温水性鱼 类来说,当水温低于其适宜温度范围时,则会使消化率下降。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国家级共享资源课感谢聆听!Thanks!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