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伊拉哈镇中心小学 2009—2010 年德育工作要点
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从根本上
改变德育、智育“一手软一手硬”的状况,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规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德育工作的总目标与小学各阶段具体德育目标的关系,学校教育与创建良好社会环境等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工作,现提出学校德育工作具体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自觉地、主动地努力适应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为教育事业的根本, 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奠基工作;坚持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基础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常抓不懈,常抓常新。重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拓宽德育工作的渠道。
二、工作任务
(一)扎实抓好师德建设
1、明要求。各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讨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育法》,制定适宜本校特点的爱校、乐业、守纪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日常工作要求》、《班主任工作常规》、《教学一日常规》、《教师忌语》等,强化教师的岗位职责,明确师德规范要求,提高教师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认识,引导教师发扬拼搏奉献的精神。
2、带好头。各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遵守各种规定,自觉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注意提高文化素质,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方法和良好的生活习 惯。领导成员之间要同心同德,互相配合,使整体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形成稳定、有影响的领导核心,成为学校的灵魂。
3、学榜样。榜样在前,见贤思齐。各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工作的事迹,学习他们甘于清贫,敬业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忠心献给祖国,热心献给教育,爱心献给学生的高风亮节,灌输教书育人思想。
4、比奉献。提高师德的关键是比奉献。各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开展“争当优教比奉献”的活动。在活动中,使教师们默默耕耘,甘当人梯,人格得到升华。
5、重鼓励。为鼓动教师提高师德水平,塑造良好形象,各校要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文明班(队)评比及奖励办法》、《教育教学工作奖惩办法》等,体现“目标明确、重在实际、奖惩分明、鼓励为主”的方针。把“抓师德建设、创文明校风”的活动引向深入。
(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修师德、树师风、铸师魂”的师德教育活动。
1、各学校要积极开展“树立师表形象,强化职业道德”活 动,要求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献身教育。开展“三心两 爱”的评比,即:责任心、自信心、进取心、敬业心、爱学生。
2、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遵守教师“十八条禁令”,履行《教师聘用合同》中提出的工作内容、职责、义务。
3、加强教师“八荣”,“八耻”的教育。
4、上课期间教师严禁接打手机。
(三)创建新型德育考核模式,实现德育实效有所突破
1、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主要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光荣传统的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等。所有这些教育的内容, 着眼于少年健全的人格,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想品 德。
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内容选择上,要处理好“近”和“远” 的关系。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注意用社会生活中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鲜事物和优秀人物事迹教育学生。同时,要吸取古今中外有益的东西,特别是中华民族精神,赋以时代的意义,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2、充分发挥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 用。
组织开展好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好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务的诞辰和逝世、建党、建军纪念日的庆祝活动。
搞好入学、入队、离队、离校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
开展好警校共建活动,开展好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的教育。
3、依据学生德育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做好新时期德育工作
(1)依法立项,坚持方向性原则。如《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为基本依据,达到同新时期学校德育的整体目标相街接。确保爱国主义主旋律;
面对新形势,强化改革德育教育手段,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遵循认识规律,突破育人重点,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同时,做到“六注意”:一是变抽象为具体,研究可塑性;二是注意与学生日常行为密切联系,达到可行性;三是注意从校内实际出发,突出道德行为的整改重点,达到务实性;四是注意根据形势的发展,强化德育教育手段,达到长效性。五是注意集中开展“三远离”的教育,突出“三远离”的教育意义。六是注意借助校园文化生活,开展活泼向上的精神文明教育活动。
2、实行动态考核、量化评分
定期量化评分考核。根据《学生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视考核项目的不同权重,达标分值,定期考核,于期中、期末
各进行一次,一年考核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