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一、平面度误差的评定方法有;
最小条件法,由两平行平面包容实际被测要素时,实现至少四点或三点接触。且具有下列形式之一者,即为最小包容区域,其平面度误差值最小。最小条件判别方法有下列三种形式。
(1)两平行平面包容被测表面时,被测表面上有3个最低点(或3个最高点)及1个最高点(或1个最低点)分别与两包容平面接触,并且最高点(或最低点)能投影到3个最低点(或3个最高点)之间,则这两个平行平面符合最小条件原则。见图1(a)所示。
(2)被测表面上有2个最高点和2个最低点分别与两个平行的包容面相接触,并且2个最高点投影于2个低点连线之两侧。则两个平行平面符合于平面度最小条件原则。见图1(b)所示。
(3)被测表面的同一截面内有2个最高点及1个低点(或相反)图i平
(0面度误差的最小区域判别法分别和两个平行的包容面相接触。则该两平行平面符合于平面度最小包容区原则,如图1(c)所示。
三角形法是以通过被测表面上相距最远且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建立一个基准平面,
各测点对此平面的偏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绝对值之和为平面度误差。实测时,可以在被测表面上找到3个等高点,并且调到零。在被测表面上按布点测量,与三角形基准平面相距最远的最高和最低点间的距离为平面度误差值。
对角线法是通过被测表面的一条对角线作另一条对角线的平行平面,该平面即为基准平面。偏离此平面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绝对值之和为平面度误差。
二、平面度测量步骤
检测:工具:平板、带千分表的测量架等。
检测时,将被测零件放在平板上,带千分表的测量架放在平板上,并使千分表测量头垂直地指向被测零件表面,压表并调整表盘,使指针指在零位。然后,按(图2)所示,将被测平板沿纵横方向均布画好网格,四周离边缘10mm,其画线的交点为测量的9个点。同时记录各点的读数值。全部被测点的测量值取得后,按对角线法求出平面度误差值。
三、数据处理
1.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的方法有多种,有计算法、作图法等。
下面介绍用对角线法求取平面度误差值的方法。(基面转换法)
a
a
a
1
2
3
b
b
b
1
2
3
c
c
c
1
2
3
图3
(1)令图3中的a1—c1为旋转轴,旋转量为P。则有
a
a+P
a+2P
1
2
3
b
b+P
b+2P
1
2
3
c
c+P
C+2P
1
2
3
图4
(2)令图4中的ai—a3+2P为旋转轴,旋转量为。。则有aa+Pa+2P
b2+P+Qb3+2P+Q匕+2Qc2+P+2QC3+2P+2Q(3)按对角线上两个值相等列出下列方程,求旋转量P和Qa=c+2P+2Qa③+2P=%+2Q
把求出的P和己代入图5中。按最大最小读数值之差来确定被测表面的平面度误差值。
2.例题用千分表按图2所示的布线方式测得9点,其读数如图6(a)所示。用对角线法确定平面度误差。
图6(a)0—5.5—15一9.5+1—8.5一15
图6(a)
0
—5.5
—15
一9.5
+1
—8.5
一15
+7.5
0
图6(b)
—16+2P=—10+2Q解得:P=0.5
Q=—2.5将各点的旋转量与图6(a)中的对应点的值想加,即得经坐标变换后的各点坐标值。如图6(b)所示,由图6(b)可见a和c等高(0);c和a1313
等高(一15),则平面度误差值为:
f=+7.5一(一15)=22.5(顷)简便算法:
0-6
-16
0
-5.5
-15
-7+3
-7
-9.5
+1
—8.5
-10+12
+4
-15
+7.5
0
图6(a)
图
6(b)
先以对角线上一点为原点,摆动整个平面,使对角线在一个水平面上,如以图6(a)中左上角“0”为原点,向下摆动“4”(即+-4”),使得原来的右下角“+4”变为“0”。因为,是整个平板左上角的“0”位置不动,右下角的“+4”下移“4”,所以,各原始点呈线性变化。
即“+4”的位置降低4,“+12”和“-7”的位置统一降低3,“-10”、“+3”“-16”的位置统一降低2,“-7”和“-6”的位置统一降低1。即,右下角第一组“+4”+“-4”二0;斜往上第二组“+12”+“-3”=9,“-7”+“-3”=-10;第三组“-10”+“-2”=-12,“+3”+“-2”=+1,“-16”+“-2”=-18;第四组“-7”+“-1”=-8,“-7”+“-1”=-8。计算完图示:
0
-7
-18
-8
+1
-11
-12
+9
0
上图为左上角和右下角调成水平,然后,以图中左上角“0”和右下
角“0”为轴线不动,摆动“-12”和“-18”两角,使得左下角和右上角调成统一的数值,即,“-12”与“-18”之和除以2,等于-15,即,
“-12”+“-3”=-15,“-18”+“3”=-15。据原始点呈线性变化规律,其
余四点根据是抬高还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常用材料选型及含义讲解.docx
- 常用英文网站.docx
- 平方根的计算方法.docx
- 平直度误差评定的程序设计.docx
- 平行检验监理记录.docx
- 平行结转分步法例题及总结.docx
- 平面交叉竖向设计.docx
- 平面桁架结构.docx
- 平面设计 概念.docx
- 平面钢闸门埋件制造质量评定表.docx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