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茶馆文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津茶馆文化 项目二:茶馆·地域文化 任务4:天津茶馆文化 每个地区的文化都有自己的区域特征,就茶馆文化而言,全国每个城市也是各具特色。如果说苏杭茶室以幽雅著称,上海茶馆体现了浓浓的“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广州茶楼主要是与“食”相结合,四川茶馆以综合效用见长,天津茶楼文化却有着独特的背景,那就是和曲“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天津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是公认的戏剧演出大码头。天津早期的戏剧演出场所即是茶楼,天津的茶楼与其他地方不同之处是茶水只送不卖,来茶楼的茶客主要是为了看戏,在看戏时顺便品茶而已。每个茶园拥有独特的剧种,分别演出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曲艺等。茶楼主要是靠高水平的曲艺表演来吸引茶客,节目能够做到常演常新。天津的茶楼也是戏剧、曲艺界与各界人士交流的沙龙,极富天津特色。它的历史记录着中国近代戏剧、曲艺在天津的发展史。这一传统文化经历了繁荣、衰落和恢复、发展的过程,保留至今。目前,天津市区大约有几十家茶园,天津人对大众式的文化空间情有独钟。 天津早期的茶园,出现于清道光年间,天津诗人崔旭在《津门百咏》中有诗云:“戏园七处赛京城,纨绔逢场各有情,若问儿家住何处,家家门外有堂名。”不过当时的茶园比较原始、简陋,随着戏剧在天津的日益兴盛,光绪初年,便有了诸多设备比较完善的茶园。其中:“庆芳茶园”、“协盛茶园”、“袭胜茶园”和“金声茶园”被当时天津的报刊称其为“津门四大茶园”。如今,仅剩“金声茶园”一家,现更名为“元升茶楼”。 元升茶园具体始建年代不详,按清同治末已有“四大名园”之称来看,距今至少已有130余年的历史了。元升茶楼刚开业时本名为“金凤茶园”,后改名为“金声茶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城里商户遭到火焚,损失惨重。事后金声茶园易主他人经过修葺重新开业。据传光绪末年正月的一天,一位王爷到此听戏,当听到京剧曲牌《庆赏元宵》时异常兴奋,随口说道:“还是叫《庆赏元升》好。”金声茶园主人非常聪明,随即将茶园更名为“元升茶园”。 元升茶园上正面为散座,东西两面是隔断包厢,后台狭窄,原四大名园属它规模最小。然而,它靠近府署县衙,长芦盐运使署也离其不远。贵胄富贾人家或陪客伴友,或携妻拥眷,多习惯就近到元升茶园看戏消遣。只要是好戏好角不在乎花钱多少。为此,园主不惜重金邀约孙菊仙、汪桂芬、程永龙、元元红等享誉京津的皮黄艺人、梆子大家前来献艺。在当时民众心目中,元升茶园无论是唱戏的还是听戏的,较之以平民百姓为服务对象的其他几家名园更上档次。元升茶园沾地利优势,社会声望与营业收入均超过其他几家名园。 “元升茶楼”是天津市仅存的一处在原清代茶园旧址上复建的仿古茶园。2001年5月,南开区房管局投入巨资对元升茶园旧址进行修复改造,命名“元升茶楼”。现在的元升茶楼为仿清式古代建筑,二层砖木结构,中为大堂戏园,上有罩棚,可供游人听戏、品茶。东、南、北三面为包间,茶园大堂西南角处为木制中式楼梯,整体建筑呈长方形,青瓦楼台、朱廊画壁,古香古色,颇具清末民初戏曲茶园特色。修复后的元升茶楼,致力于传承茶楼文化,集演戏、唱曲、品茗、交流、餐饮于一体,每天安排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相声、鼓曲、单弦等津京两地的名家进行群众喜闻乐见、格调高雅的演出。 2009年,天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中,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元升茶楼”作为“天津茶楼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认定为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同时还被推荐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天津的茶楼是伴随着曲艺而兴起的,也是戏剧、曲艺界与各界人士交流的沙龙,极富天津特色。”品茶的同时,听戏、赏曲,正是天津茶楼文化的精髓所在。以元升茶楼为代表的天津茶楼文化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对历史的尊重。 天津的茶楼不像南方地区那样遍地开花,但天津茶楼文化却有着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和“曲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天津是戏剧、曲艺之乡,而天津茶楼是展现其魅力的一个重要窗口。有关人员称,从历史上看,天津茶园中的茶就不是“主角”,茶客来到茶园大多为了看戏、听曲,茶园靠的是高水平的曲艺表演吸引客人。近几年来,津味相声等曲艺迎来新的发展高潮,茶楼文化的影响力也随之逐渐扩大。 清中期天津就出现了称之为“茶园”的演出场所,随着“四大名园”金声茶园、庆芳茶园、协盛茶园、袭胜茶园的陆续开业,将这本以喝茶闲聊为主的地方逐渐变为名伶荟萃的温床,后来更将天津培育成北方当之无愧的戏曲之乡。天津茶馆独特的文化氛围,不仅培养了骆玉笙、马三立、王毓宝、花五宝等众多曲艺名家,也提升了天津票友观众的整体欣赏水平。近代天津更是孕育了无数名伶,成为著名艺人们当之无愧

文档评论(0)

139****88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