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对《项脊轩志》删节问题的探讨和实践经验分享.docVIP

高中语文课本对《项脊轩志》删节问题的探讨和实践经验分享.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课本对《项脊轩志》删节问题的探讨和实践经验分享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名篇删节完璧为玦质疑高中语文课本中对项脊轩志的删节 1 文2:文学翻译中删节原作现象的透视英译芙蓉镇的个案研究 6 一、《芙蓉镇》英译本中的删节现象 8 2.1 对原著中修辞手法的删减 9 2.2 对于原作中出现的民歌的删减 10 2.3对于俚语的删减 11 三、译者删减原作的原因探讨 12 3.1 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困难 12 3.2语言文化外的因素 12 四、结语 13 参考文摘引言: 13 原创性声明(模板) 14 正文 高中语文课本对《项脊轩志》删节问题的探讨和实践经验分享 文1:名篇删节完璧为玦质疑高中语文课本中对项脊轩志的删节 【关键词】高中课文;《项脊轩志》;删节;质疑目前几乎所有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都有删节,使完璧有缺,殊为遗憾,尽管编者各有说法,但我认为难以使人信服。先把删节部分补出如下: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归有光早慧且苦学,九岁即能文,这在以文取士的科举时代无疑成为家族振兴的希望所在。他本人家族观念极强,家族的离析、家道的衰落让他痛心不已,祖母的持笏勉励更让他感到自己对于家族振兴所肩负的责任之重大。这个“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有志青年,在生活刚刚展开,前途未可限量的时候,身处斗室,豪气干云,将自己与被重视或重用之前寂寂无名的寡妇清、诸葛亮相比,足见他对自己的人生欺许之高;而作者谓自己在败屋之中“扬眉瞬目”“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之说,我以为决非自嘲,相反,更像在讽刺视他为井底之蛙者“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时人不识凌云木” 这一部分既是对前文祖母所表达的殷切期望的呼应,也是作者的自伤自励,感情内涵很复杂。不唯写家事之感,亦寓有功业之慨。 联系归有光著此文之后的经历,我们看到,满怀豪情壮志的他,参加科举考试却并不顺利。二十岁中秀才后,直到三十五岁才考中举人,而这之后连续八次考进士不第,花甲方中进士,官止七品县令,而且他五年之后就去世了。科场上春种万颗籽,秋收一粒粟,仕途上孜孜以求的成绩与他祖母对他日后做京官“执笏上朝”光祖耀宗的期望相去甚远,与他少年抱负落差巨大,强烈的挫折感、失落感自不待言。百无一用是书生,在书斋之中消磨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自雄自壮,但毕竟底气不足。下文中只从容絮叨夫妻恩爱往事,并无一字提及壮志未酬的难堪和失落,但仕途失意带来的心理阴影依然是笼罩全篇的。此处之所以不明言,若非刻意回避就是欲说还休,这复杂的情感氤氲在平淡如水的叙述中,恰似溶入水中的盐,觉其味而不见其形。但如果抽掉了这一节,下文的那种无言的失意颓唐之感就不复存在了。 由此可见,这一段文字,承接上文的祖母之望,又作下文失意人生的参照,承载着复杂的一言难尽的深重的人生浩叹。删去这段文字,内容固然更集中了,但也单薄了;主旨固然更鲜明了但也被简单化了。 封建时代读书人人生的两个重要任务即仕与婚,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结婚被称为“小登科”,加以科举高中,这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归有光天资早慧,用功甚勤,理应仕途顺利,但却屡试不第,时乖运蹇,令人气短沮丧;娶妻贤淑,卿卿我我,本是神仙眷属,但却佳期苦短,琴瑟弦断,令人抱憾终天。升官艰难,经济拮据,岁月蹉跎,功名杳渺,至亲早逝,家道中落,振作无望,前途黯淡,气结郁塞。可见,小小的项脊轩所承载、吐纳的情感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决非单纯睹物思人表达物在人亡的感慨而已矣。 对于删去这一段的原因,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解释是: 这一段议论是正文的最后一部分,作者以坎井之蛙自喻,自我解嘲。于议论中夹以感叹之词,内容虽不足取,但也和盘托出自己生不得志的感慨。 《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高二语文)》(志鸿优化设计丛书)中还特意设计了一道练习题问这一段为何选入课本时被删去。该书给出的答案是: 本这段文字只是作者的感慨,虽然也紧扣小轩,但和整体内容略有不同,抒发的情感也和全文不一致,故被删去。 这种“打哪指哪”的解释,恐怕并未揣摩透编者的用意,所以想当然地给出了这个隔靴搔痒的解释,倒是出版于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历代散文选》(刘盼遂、郭预衡主编)中对此文的注释说得比较明白: 本文从项脊轩一个故居,写出一系列的往事,作者的伤感情绪都流露于琐事的叙述之中,很有感染力量。不过,由于作者十分笃念封建家庭的伦常关系和热中于功名利禄,在生活情趣之中也就充溢着十分迂腐的思想。 所谓“热中功名利禄,在生活情趣之中也就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