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红创始卢次伦.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红茶·宜都宜红茶 宜红创始卢次伦; 说到宜红,不得不提及它的品牌创始人卢次伦先生。 卢次伦,广东香山人,1858年出生,18岁随英商学习,27岁,与英国矿冶学院毕业的林紫宸一道来到湖南石门县与湖北鹤峰交界的九台山采铜矿。由于两省交界的纠纷和运输困难等原因,采矿被迫停止。; 同事返乡,独有卢次伦独留石门断后。一日,他来到壶瓶山下的宜市客店,喝了杯新茶,一股清新醇郁的茗香直沁心扉,一问得知这是本地白毛尖,好茶,但山高路远,仅用于自产自销,他眼睛一亮,看到了这杯茶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因为当时国际巿场行销红茶,他当机立断:依托壶瓶山的茶资源,变白为红,生产红茶,走向国际巿场。; 随即,他以宜市为据点,深入石门、五峰、鹤峰一带深入踏勘,发现湘鄂边界普遍种植大叶茶,品质上乘,能制优质红茶。遂回乡以“毛尖茶”设宴,说动家人、族人变卖家产,筹得一千两银子,然后取道安徵祁门,请动两位红茶师傅,回到石门宜市改制毛红茶,从洞庭运汉口卖毛茶,获利颇丰。; 1892年,卢次伦决心扩大规模,建立采、晒、制一条龙操作的大工厂。“泰和合红茶号”诞生了,这座石门宜市水陆码头边的制茶厂主楼现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茶号取名“泰和合”,亦有深意:“泰”取自《易经》卦名,“乾下坤上,天地交而万物通,泰而不骄”,意思是上下互相往来,由相交而相通,社会秩序才能稳定,也就是说办实业要有安定的环境;“和”取自“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气生财;“合”即物合而后成,同心同德。“泰和合”就是天地交泰,中和万物,六合同春之意。;; 卢次伦在宜市建成规模宏大的“泰和合”总茶号外,又在鄂西的五峰、鹤峰、长阳设有分茶庄数十个,教授茶农做红茶,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初制后大量收购,再经过碎茶、筛分、风选、拣剔、焙烘、官堆、装箱等精制工序加工成“黝黑有光泽”,“颗颗般大的米茶”。成品茶分为“天、地、玄、黄”四个等级。; 卢次伦正式将此地红茶定名为“宜红”,其意义一在于制造地在宜市,另有“宜呼其红也”的意味。《中国茶经》??载:“宜红外形条索细紧有金毫,色泽乌润,香甜纯高长,味醇厚鲜爽,汤色红亮。” 此茶一经售出,在汉口一炮打响,从此,“宜红”名声雀起,成为英、法、美、俄多国争购的佳茗,产量逐年递增。; 1892年“泰和合”共制红茶5万斤,第二年红茶增加到10万斤,再下年增至20万斤,到1899年“泰和合”红茶产量达80万斤,所有员工包括分庄在内共有6000余人,仰其生存者近万人,为“泰和合”宜红茶鼎盛时期。; 为运输便利,卢次伦疏通交通,耗巨资,以宜市为中心,向北至鹤峰,向东到津市,修青石板骡马路600余公里,又经炮炸疏竣,治理河道50余公里,使得舟行上下无阻。从此,旱运骡马日达千匹,水运繁忙时期的茶船竟达200余只。湘鄂“宜红”功夫茶与安徽“祁红”、云南“滇红”被列入中国三大功夫红茶。 卢次伦还热心公益,办义学义渡,救济灾民,深得当地人敬仰。; 然而民国时期,国势衰微,土匪横行,同行竞争激烈,市场萎缩,1919年卢次伦不得不关闭“泰和合”大门,在小镇万人空巷的送行人群中背上背包,孑然一身走上船码头,回到了广东,皈依佛门……; 虽世事变迁,人去楼空,但宜红的辉煌仍由湘鄂两地的茶农茶商继续发扬广大,其分号“鹤峰子庄”为泰和合高级管事张佐臣低价买走,在鹤峰自立“圣记张永顺茶号”,并在渔洋关、宜都开设茶庄,沿用“宜红”商标,将茶销给俄罗斯、美国等外商,大红大紫约20年。 而宜红茶的精制加工,集散中心则北移至五峰县渔洋关,加工规模在1930年后达到了最高峰,精制茶顺渔洋河水和陆路运宜都中转,再水运至汉口销售。; 如今,宜红在湘鄂两地重又焕发出新的魅力,这一公共品牌,让两地人民共享荣光,卢先生九泉之下若能知晓,定当十分欣慰。

文档评论(0)

haolaoshi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