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场岩层移动与控制第1页/共32页
26.1 岩层移动引起的采动损害概述岩层移动主要表现以下:(1)形成矿山压力显现,引起采场和巷道顶板下沉、垮落和来压,甚至引发冲击地压等强烈的矿压显现。(2)形成采动裂隙,引起周围煤体中的水与瓦斯的流动,导致井下瓦斯事故与突水事故,需对此进行控制与利用。 岩层移动导致的煤岩体应力场与裂隙场的变化,是引起瓦斯卸压和煤层渗透率增加的原因所在。第2页/共32页
3(3)岩层移动发展到地表引起地表沉陷,导致农田,建筑设计的毁坏。 “三下一上”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承压水上传统的开采模式引起的采动损害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尽快形成煤矿的“绿色开采技术”,基本出发点:防治或尽可能减轻开采煤炭对环境和其他资源的不良影响。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3页/共32页
4第4页/共32页
56.2 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关键层定义: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亚关键层:一层或多层;主关键层:只有一层;第5页/共32页
6采场上覆岩层中的关键层如下特征:1、几何特征:相对较厚;2、岩性特征:较坚硬,弹性模量较大,强度较高;3、变形特征:关键层下沉变形时,上覆全部或局部岩层下沉量同步协调;4、破断特征:破断导致全部或局部上覆岩层的同步破断,引起大范围的岩层移动;5、承载特征:“梁”的结构形式为全部岩层或局部岩层的承载主体,形成砌体梁结构第6页/共32页
7覆岩关键层位置的判别:第7页/共32页
8第8页/共32页
9关键层复合破断规律:第9页/共32页
101、基本顶;2、直接顶;3、伪顶;4、煤层;5、底板岩层煤层顶底板岩层6.3 采场上覆岩层移动规律一、有关概念:岩层移动和破坏过程 在地下煤层被采出之前,岩体在地应力场作用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当部分煤层被采出后,在岩体内部形成了一个采空区,其周围岩体应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引起应力重新分布,从而使岩体产生移动、变形和破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这一过程不断重复。 这一现象和过程称为岩层移动。第10页/共32页
11采空区周围岩层的移动和破坏形式有弯曲跨落煤的挤出岩石沿层面的滑移岩石的下滑底板的隆起以上六种移动形式不一定同时出现在某一个具体的移动过程中。第11页/共32页
12冒落带弯曲下沉带裂隙带松散层第12页/共32页
131.充分采动: 当采空区尺寸相当大时,地表最大下沉值为该地质条件下应有的最大值,称充分采动 临界开采尺寸:刚达到充分采动状态的采空区尺寸称为临界开采尺寸非充分采动:采空区尺寸小于临界开采尺寸。第13页/共32页
14地表移动盆地的形成:1.当工作面推进一段距离之后才在地表产生显著的移动。2.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采空区的扩大,下沉盆地也逐渐扩大。3.当采空区达到一定程度时,最大下沉将不再增加而形成一个平底的下沉盆地。4.当工作面停止以后,地表的移动不会马上停止,要延续一段距离时间。第14页/共32页
152、移动与变形分析 描述地表移动盆地内移动和变形的指标是:下沉、水平移动、倾斜、曲率、水平变形及扭曲和剪切变形。 目前,前五种研究充分,后两种研究较少,应用不广泛。 盆地内地表移动和变形分析第15页/共32页
16(1).地表主断面内某一点的下沉 Hn0、Hnm分别为第n个点初次观测和第m次观测时的高程。正值代表该点下沉;负值代表该点上升。通常用w表示。(2).水平移动 Ln0、Lnm分别表示初次观测和第m次观测时地表n点至观测线控制点间的水平距离。通常用u表示。 单位:mm单位:mm第16页/共32页
17(3).倾斜变形 地表倾斜变形是指相邻点在竖直方向的相对移动量与两相邻点间水平距离的比值。 由于相邻地表点的下沉量不相等,使地表产生倾斜,反映盆地沿某一方向的坡度,通常用i表示。 l2-3——2号点到3号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含义:该曲线中点的切线斜率。单位:mm/m 第17页/共32页
18(4).地表曲率变形 地表曲率变形是指两相邻线段的倾斜差与两线段中点间的水平距离的比值。即单位长度内倾斜的变化。 它反映在观测线断面上的弯曲程度。通常用k表示。 符号规定:上凸的曲率为正,下凹的曲率为负。单位:mm/m2 第18页/共32页
19第19页/共32页
20(5).水平变形 地表水平变形是指相邻两点的水平移动差值与两点间水平距离的比值。 它反映相邻两测点间单位长度的水平移动差值。由于相邻点的水平移动量不相等而引起的,用ε来表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