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厌氧性细菌.pptxVIP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微生物学厌氧性细菌; 1861年,巴斯德发现厌氧菌 1863年,正式命名为厌氧菌 ; 厌氧芽胞梭菌属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Clostridium); 破伤风梭菌(C . tetani) ------破伤风 ;破伤风在公元前460年就有记载 病原菌—破伤风梭菌直到1884年才被发现。 ; 污染 创口 肌肉 破伤风 芽胞----- ---繁殖体---痉挛-- 脐带断端 新生儿破伤风 (脐风) ;一、生 物 学 性 状;;1.芽胞正圆形,比菌体粗,位于菌体顶端, 细菌呈“鼓槌状”,为本菌特征。 ;2.周身鞭毛; 3. 芽胞抵抗力很强 75~80℃ 10 min仍保持活力 100℃ 1小时可完全被破坏 干燥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 ;二、 致 病 性;1、窄而深的污染性伤口或盲端 ; 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 1.神经毒素,与脑干神经和脊髓前角神经细胞高度亲和; 2.作用机理: 释放 轻链 多肽链——— 分解 重链;第17页/共66页; 释放 轻链(毒性中心):选择性封闭 多肽链 ——— 抑制性神经突触 分解 重链(结合中心):与神经细胞膜表面 神经节苷脂结合 * 联合作用;第19页/共66页;;第21页/共66页;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理;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理;; 角 弓 反 张; 3.蛋白质,不耐热,可被肠道中的蛋白酶破坏; ;三、 免 疫 性 ; 主要是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四、 防 治 原 则; 一般性预防 1、正确处理伤口(及时清创扩创;局部应用抗生素) 2、无菌接生,消毒脐带断端。 ; ;。 ;产 气 荚 膜 梭 菌 (C.perfringens) -----气性坏疽 食物中毒;一、 生 物 学 性 状 ; *形态学???点—早期诊断价值 深部创口取材涂片染色,镜下特点: 1、两端平切及有荚膜的革兰阳性大杆菌; 2、白细胞甚少且形态不典型; 3、并伴有其它杂菌。;; 芽胞在无糖培养基易形成 芽胞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次极端,不比菌体粗 ;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确诊价值 本菌的特点: 1、“汹涌发酵现象” 2、双层溶血环 3、 Nagler反应 ;第39页/共66页;双层溶血;蛋黄琼脂平板;分型:按毒素分型 A、B、C、D、E型 A型 ---- 气性坏疽 C、D型 ---- 食物中毒;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和次要毒素及其分型;二、 致 病 性 ; 1.气性坏疽: ; (4)主要致病物质为α毒素及多种侵袭酶 α毒素具有卵磷脂酶活性; ;第47页/共66页; 2.食物中毒 肠毒素:整段肽链嵌入细胞膜 破坏膜离子运输功能。 1-2天自愈 ;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细菌学检测

文档评论(0)

kuailelaifenxian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太仓市沙溪镇牛文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0585MA1WRHUU8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