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第1页
Version:1.0 StartHTML:0000000107 EndHTML:0000023013
StartFragment:0000000127 EndFragment:0000022995
2022-2023 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普通高校对口
单招大学语文自考真题 (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5题)
1.下列句子中,含有意动用法的是( )
A.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B.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C.见革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D.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2. 《答司马谏议书》的反驳方法是( )
A.A.驳论点 B.驳论据 C.驳论证 D.驳前提
3.
第 7 题 中国古代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
4. 《报刘一丈书》主旨是
A.赞美刘一丈 B.讽刺官场腐败 C.讽刺“才德称位” D.赞美“上下相孚”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第1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第2页
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浮想联篇 如火如荼 暴殄天物 有恃无恐
B.毛骨耸然 迷天大谎 怙恶不悛 委曲求全
C.鳞次栉比 虚左以待 越俎代庖 再接再厉
D.如法炮制 墨守陈规 剑拔弩张 糜糜之音
6. 下列《马伶传》的句子中最能体现作者主观创作意图的是
A. 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B.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 C. 日侍昆
山相国于朝房 D.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
7.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1)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
松的球儿。 (2)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3)是
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4)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
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
A. 比喻 拟人 设问 夸张 B.拟人 比喻 设问 夸张 C.拟人 对偶 反问
比喻 D.对偶 拟人 反问 比喻
8. 《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 )
A.欧阳修 B.宋祁 C.司马光 D.王安石
9. 以1870 年“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是
A.A. 《断魂枪》B. 《米龙老爹》C. 《麦琪的礼物》D. 《苦恼》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第2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第3页
10.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 ①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
玉肌。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③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④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A.A.比喻、夸张、对偶、排比B.夸张、对偶、比喻、排比 C.对偶、比
喻、夸张、排比 D.夸张、比喻、对偶、排比
11.使本文展开论述的问题是
A.五十步笑百步 B.为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 C.如何养生丧死无
憾 D.如何以德治国和如何使民加多
12. 冯谖收债于薛、矫命焚券,是为了( )
A.市义 B.报复孟尝君对他的轻视无礼 C.帮助孟尝君恢复相位 D.营造
“三窟”
13. 《北方》一诗选自艾青诗集( )
A. 《大堰河》B. 《火把》C. 《北方》D. 《向太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