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组培资料.pptxVIP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铃薯组培资料第1页/共50页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蔬菜、饲料和加工原料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由于其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应性强而分布极广。马铃薯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但是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极易受病毒感染并通过块茎逐代积累,从而出现马铃薯退化现象。?而马铃薯的组培工作是解决马铃薯退化问题使其保持优良种性,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有效途径 。第2页/共50页 目录外植体的选择马铃薯脱毒培养基成分对马铃薯脱毒苗的影响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及解决办法试管薯的研究第3页/共50页 外植体的选择第4页/共50页 外植体的分化程度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影响器官分化外植体的选择对体细胞胚的诱导和后熟有影响试管快繁需要适宜的外植体脱毒率与外植体大小,生理状态有关第5页/共50页 实验一:取东农303和Favorita 脱毒无菌苗去腋芽的茎段(0.3cm长)、幼叶(0.3x0.3 cm ),东农303的微型薯和种薯的薯块用0.1 %氯化汞消毒10 min后去皮与芽眼,取内层块茎( 0.5 x0.5cm,厚0.2 cm)分别接种于MS基本培养添加不同植物激素的6种诱导培养基从表1结果可看出同一种基因型Favorita以不同外植体、在不同培养基中的愈伤诱导率与分化率均不同,茎段的愈伤诱导率明显较高,均达100%。第6页/共50页 东农303在6种培养基中诱导4种外植体产生的愈伤诱导率以茎段为最高,达100% ,之后依次为幼叶、微型薯、种薯。 第7页/共50页 实验结论:从实验结果可知,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时不论是叶片,还是去腋芽的茎段,两种基因型的芽分化率相似。而同一个基因型不同外植体的分化率差别较大,例如,东农303 4种外植体的平均分化率变化在2.07%33.14%,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十几倍。这暗示马铃薯作为受体进行遗传转化时,选择高植株再生率的外植体类型可能比选择基因型更重要。第8页/共50页 实验二:供试脱毒苗在 2MS+BAP1.0mg/L+NAA0.1mg/L +GA30.1mg/L +白糖 20.0g/L+琼脂 4.0mg/L(p H=5.8)的培养基上培养健壮苗, 待小植梢长至 10 片叶时,灭菌条件下将小植梢切成顶部 4 片叶、5~7 片叶和 8~10 片叶的 3 部分,顶部切成第 1~2 片叶、第 3 片叶和第 4 片叶的 3 个茎段,构成顶部外植体,第 5~7 片叶部分切成一叶茎段, 构成植株中部外植体, 第 8~10片叶切成一叶茎段构成植株基部外植体。第9页/共50页 通过试验,证明植株中部结薯率最高第10页/共50页 马铃薯脱毒第11页/共50页 马铃薯卷叶病马铃薯Y病毒病马铃薯主要病毒第12页/共50页 脱毒方法热处理法 温汤浸种 热空气处理法茎尖培养法超低温疗法化学方法电疗法课本内容第13页/共50页 超低温疗法超低温疗法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套现代生物学保存技术。常以液氮(-196℃)为冷源,在超低温环境中保存种质资源和脱除病毒,因此超低温疗法又称液氮保存,成为种质保存研究和脱毒的热点。超低温疗法对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使得带病毒的植物细胞几乎全部死亡,存活的只是分生区和部分幼嫩叶原基细胞,而这些存活的细胞恰恰不含或只含有少量病毒。第14页/共50页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脱毒首先是利用化学药剂进行茎尖处理,然后通过茎尖培养获得无病毒植株。其作用机制可能有多种原因:一是化学药剂可能使得病毒蛋白质沉淀变性,直接抑制和灭活病毒;二是化学药剂可能改变作物细胞外环境使病毒颗粒不能与敏感细胞接触阻碍病毒的吸附和穿入;三是化学药剂可能与病毒酶系统结合干扰其合成、释放;四是化学药剂可能在三磷酸状态下会阻止病毒RNA帽子机构的形成。第15页/共50页 墨西哥大学研究人员采用电流处理及苗尖培养使感染病毒的马铃薯植株脱去了马铃薯X病毒。实验将感染病毒的马铃薯茎尖浸于带电的水中(较宽范围的电流强度—时间组合),随后将苗尖进行立体培养。结果发现,在电疗期间茎组织温度从4℃升至10℃;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经电流处理后促进了器官发生及脱毒作用。采用15mA的电流处理组织5min获得的效果最佳。在这种处理条件下,有40%-80%的芽产生小植株,培养60d后有60~100%的再生小植株脱去病毒。研究表明电流的影响并不是温度的身高引起的,因处理期间的组织温度与处理轻度或脱毒程度之间没有相关性。作者还认为,电疗法及随后的茎尖培养对感染植株的脱毒效果比热疗法(热处理法)更有效,而且仅需几分钟就达到脱毒效果[13]。因此,电疗法脱出病毒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电疗法第16页/共50页 马铃薯病毒的检测技术——免疫学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简称ELISA)ELISA方法是一种免疫酶技术,是在不影响酶活性和免

文档评论(0)

kuailelaifenxian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太仓市沙溪镇牛文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0585MA1WRHUU8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