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第12版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2章.docxVIP

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第12版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2章.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部分 国际贸易理论 第2章 比较优势原理 2.1 复习笔记 考点一:重商主义 1.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重商主义诞生于17~18世纪。重商主义的思想反映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考察。 2.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具体如表2-1所示。 表2-1 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 3.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者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货币财富真正的来源是对外贸易。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因此,重商主义者鼓吹经济民族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冲突的。 4.对重商主义的评价(见表2-2) 表2-2 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考点二:绝对优势原理 1.绝对优势原理的具体内容(见表2-3)▼ 表2-3 绝对优势原理的具体内容 2.绝对优势原理示例 如表2-4所示,假设1小时的劳动在中国可生产6单位大米,但在印度只能生产1单位大米。同时1小时劳动在中国可生产4单位棉花,而在印度可生产5单位棉花。因此,在大米生产上中国有绝对优势,而在棉花生产上印度有绝对优势。中国可专门生产大米,通过贸易,交换所需的棉花,而印度则相反。 表2-4 绝对优势 如果中国用6单位的大米去交换印度的6单位棉花,那么中国获利2C或是节约1/2小时的劳动(因为在中国国内只能用6单位大米换4单位棉花)。同样,印度从中国获得的6单位大米若在印度生产需要6小时劳动,6小时劳动可在印度生产30单位棉花。由于可用6单位棉花(需要多于1小时的时间来生产)来与中国交换6单位大米,印度获利24单位棉花,这相当于节约了将近5小时的劳动。 此时通过专业生产和贸易,两国均获得了利益。 考点三:比较优势原理 1.比较优势原理 (1)理论假设 ①仅有两国和两种商品; ②自由贸易; ③一国之内的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而国家间无劳动力流动; ④生产成本固定; ⑤没有运输成本; ⑥没有技术革新; ⑦劳动价值论。 (2)具体内容▼ 比较优势原理由李嘉图提出。该理论认为,两个国家产品生产的相对劳动成本是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即使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的劳动成本都高于其他国家,但是只要在劳动投入上有所不同,就可以开展贸易并从中获益。因此,国家应该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2.比较优势理论示例 如表2-5所示,假设1小时的劳动在中国可生产6单位小麦,但在印度只能生产1单位小麦。同时1小时劳动在中国可生产4单位布,而在印度可生产2单位布。此时,印度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与中国相比均处于绝对劣势。 表2-5 绝对优势 由于印度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1/2,而在小麦生产上仅是中国的1/6,因此,印度在布生产上有相对优势。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中国应专门生产小麦并出口一部分换取印度的布,印度专门生产并出口布,这样两国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中获利。 3.贸易所得 假设小麦和布交换比率为1:1,当中国用6单位小麦换取印度6单位布时,中国可以获利2单位布(或节约1/2小时劳动时间),印度可以获利6单位布(或节约3单位劳动时间),此时两国可以通过贸易双双获利。 在中国国内,可用6单位小麦换取4单位布(两者均需1个劳动小时),如果中国可用6单位小麦从印度换取多于4单位的布,中国就可获利。在印度国内,6单位小麦=12单位布(两者都需6个劳动小时生产);如果可以用少于12单位的布从中国换取6单位小麦,则意味着印度可以获利。因此互惠贸易的交换比率范围是:4单位布<6单位小麦<12单位布。 4.比较优势原理的例外 当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具有的绝对劣势与另一国相同时,两国将均无比较优势,因而两国之间不会有互惠贸易发生。 5.考虑货币的比较优势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即使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不具有绝对优势,两国仍可以通过开展国际贸易而获利的可能。但是,如果A国的两种商品的生产效率均低于B国时,由于两种商品均用其中一国的货币表示时,A国的工资低于B国,所以A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要低于B国,因此A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从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其他商品。 考点四: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李嘉图将比较优势原理建立在一些简化的假设之上(具体见考点三),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