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省绿肥作物种植历史、现状及对策
郑普山;张强;刘根科;郝保平;冯悦晨
【摘要】阐述了山西省 20 世纪 60-90 年代末期国内外绿肥品种的引进与筛选、
山西省各地地方品种的搜集与整理、自然品种的调查与驯化以及适宜各个地区的绿
肥优势品种的生产应用研究效果,剖析了山西省绿肥生产、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结合近几年来山西省绿肥作物的种植情况,提出了山西省绿肥作物生产、利用的
发展战略.
【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038)012
【总页数】6 页(P3-8)
【关键词】山西省;绿肥;种植历史;现状;对策
【作者】郑普山;张强;刘根科;郝保平;冯悦晨
【作者单位】山西省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山西
太原,030006;山西省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山西
太原,03000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右玉试验站,山西,右玉,037200;山西省资源环境重
点实验室,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山西省资源环境重
点实验室,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0
1 新中国成立以前山西省绿肥作物生产利用情况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中游,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这里传统农业较发达,
广大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种植经验,他们很早就懂得利用绿肥来提高土壤肥力。
早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 1066 年至公元前 221 年),黄河流域农民就
利用中耕除掉的杂草来肥田。《诗经·周颂》中有“荼蓼朽止,黍稷茂止”的记载,
把腐烂在田里的荼蓼和生长茂盛的黍稷联系起来。在《礼记·月令》和《吕氏春秋》
中均有“土润溽暑 ,大雨时行 ,浇行水 ,利以杂草,如以热汤 ,可以粪田畴 ,可以
美土疆”的记载,说明当时人们已认识到利用野生杂草沤粪肥田的效果。战国时期 ,
山西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富国篇》中有“掩 田表亩 ,刺草植穀 ,多粪肥田,农夫众
庶之事也”的记载,说明此时农民已把割野草沤粪肥田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事活动。
西晋时郭仪恭所著 《广志》一书 ,记载有农民由利用野生绿肥和养草肥田发展到栽
培绿肥作物。山西很早就有种植豆类、芝麻等绿肥压青肥田的传统,北魏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中记载了绿豆—谷、胡麻—谷等适合 山西的绿肥轮作方式 ,具体为
“绿豆在五六月漫种,七八月犁掩杀之为春谷 田”,简要概述了绿肥的种植时间和
压青时间。明清时期绿肥种植品种逐渐增多 ,有紫花苜蓿、紫云英、绿豆、满江红、
香豆子、油菜、蚕豆、胡麻、 山黧豆、蔓菁等10 余种。
2 1950—1999 年山西省绿肥作物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20 世纪 50 年代,山西就有一定规模的绿肥种植,60 年代初加入全国绿肥网 ,70
年代和 80 年代是山西绿肥生产、发展的鼎盛时期。
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里,由于缺少化肥,在仅仅依靠各种农家肥维持和提高农作
物产量的情况下 ,利用翻压绿肥在提高土壤养分的同时,也提高了耕地的粮食生产
量。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 ,山西省大同盆地由于引进、推广了草木樨 ,实行了粮
草轮作,改变了大同盆地传统的弃耕轮荒的耕作制度。
发展绿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因地制宜地
多种绿肥作物”。1979 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发展农业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强调
要“多种绿肥”。1983 年 12 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主持下,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参加和完成了“中国绿肥区划”。
2.1 绿肥品种的引进、筛选及不同地区绿肥优势品种的确定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山西省南部先后引进了柽麻、田箐、毛苕子,在
北部引进了草木樨、箭筈豌豆等绿肥品种,这些新品种抗旱、耐瘠薄,生长快,青
草产量高,翻压后肥田效果好 ,全面推动了绿肥的栽培和利用。70 年代以后又引
进了国内外豌豆类、绿豆类、油菜类、笤子类共 45 个绿肥品种,搜集了省内 23
个地方品种,通过在不同地区的筛选试验 ,确定了柽麻是适合中南部麦田、棉田和
果园复播或套种的优良绿肥品种 ;毛笤子和山西当地的绿豆适合中南部水、旱麦田
套种或复播;草木樨和箭筈豌豆适于北部冷凉地区粮草轮作及南部旱地麦田套种,
箭筈豌豆还宜作太原地区稻田春季绿肥,保留了省内各地原有的大绿豆、蚕豆等高
产绿肥品种。
2.2 绿肥作物的种植、利用情况
1954 年山西省绿肥种植面积仅 2.47 万 hm2 ,1959 年扩大到 8.33 万 hm2 ,
196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