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届江苏省南师附中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古诗词鉴赏:分析虚实结合的手法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穴,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题 目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提示:分值较低,关键词即可
轻柔、清新、爽朗...
(2)有人认为,此诗前两联有婉约气质,因此并非辛弃疾所作,请你结合诗句反驳其观点。(3分)
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主要特点为描绘的意境壮阔,胸襟十分开阔。本诗颈联中的大鹏、丹凤等意象十分豪迈大气;北海、太阳、路茫茫等描写则使人感到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因此本诗应当是辛弃疾所作。
(3)比较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下阙与本诗的写作手法,分析本诗如何运用该手法抒情。(5分)
两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实写现实场景,虚写想象画面。本诗中“白苎新袍嫩入凉”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春蚕食叶响回廊”则表现了考场环境的安静和考生用心答题的氛围。
“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了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诗歌分析
背景资料/文学常识
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范廓之(范开)是辛弃疾的学生,他准备去参加科举考试,辛弃疾为表达对他的送别之情和祝愿之意而写下此词。
把握诗题
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送一个人去科举考试。显然,辛弃疾的年龄一定是大于他的,因此两个人大概率是师生关系。那么,我们可以猜测诗歌总体表达的情感是希望考生功成名就,一举夺魁。
逐句分析
第一步
理解大意:散文化
上阕
# 白苎新袍入嫩凉 #
表现考生换了新衣,入嫩凉应当是感受到凉爽。
# 春蚕食叶响回廊 #
第二句意思是春蚕吃桑叶的声音回荡在长廊,其描述的是考生在纸上沙沙写字的声音,也反衬了寂静的场景。用“春蚕食叶”比拟书写的声音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用法,之前我们在分析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中也有提及——
“下笔春蚕食叶声”描述的是考生在纸上沙沙写字的声音,反衬出考场之静。
#禹门已准桃花浪 #
通过注释里禹门的描述,结合“桃花浪”,我们可以猜测,考生春天又会有一场考试,作者祝愿考生在第二场考试中也能高中。
# 月殿先收桂子香 #
本句又转而描写秋天桂花飘香的场景。对于这四句的散文化,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不断地在秋天和春天场景之间切换,联系诗题,我们应该能推断出本诗的成诗时间是秋天而来年春天可能会有第二场考试。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作者可能送考生去秋试之后直到春天都无法和学生相见,因此一并祝福考生在两场考试中都取得好成绩。
下阕
#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
下阕首句的两个意象都是宏伟壮观的,次句则写现实路途遥远,但是考生仍然踏上征程。末尾两句写第二年秋天考生已经做官入仕,能够笑看第二年的举子,也能证实考生需要参加两场考试。
第二步
分析具体手法、情感和细节特点
第一句是对秋天场景的描写。其中“嫩”可以结合“嫩凉”得出一种清凉,爽快,柔和的感觉。“嫩”字可以体现作者对秋天美景和惬意环境的赞美;同时,第一句所写的考生穿上新袍的行为也暗含了考生选择以良好的面貌迎接科举。
第二句中“春蚕食叶”有描写考生安静答题的实际作用,也能够让我们联想到考生在廊下读书获取知识的情形,即以此来比喻考生如饥似渴的寻求知识。
第三句则应该是表达了对考生来年春试的美好祝愿。
补充资料
“鱼跃龙门”/“桃花浪”
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也以“桃花浪”比喻春闱(即会试)。
《古今小说·赵伯升茶肆遇仁宗》:“来年三月桃花浪,夺取罗袍转故乡。”
第四句则可以自然的想到,作者用“先收”表现了他对考生在第一场考试中就能够旗开得胜的期盼。“桂子香”则是对放榜时的美好自然场景的描写。
补充资料
春闱/秋闱
秋天的考试是乡试,
春天的考试是会试。
第五,六句中出现的“大鹏”、“凤凰”都是神圣高雅的飞禽,作者以此表现一往直前的豪迈之情和远大理想。
第七句“又携书剑路茫茫”,既有路途遥远浩荡的感慨,又有笑傲江湖的壮志,体现了作者豪放和儒雅兼具的诗风和考生困难和机遇共存的境遇。
最后一句则表现了对考生平步青云的希望和那时的喜悦之情。用虚写(想象未来情景)的手法寄托了对考生取得好成绩的殷切期盼和对考生将来前途飞黄腾达的美好愿望。
文学常识(复习)
辛弃疾——「忧国忧民」的南宋词人的代表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品解析: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检测物理试题 试卷及答案.docx
- 卷2-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南京专用)·第二辑试卷及答案.docx
- 卷3-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南京专用)·第二辑试卷及答案.docx
- 南京某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测试英语试题.docx
- 南京市2022年中考特长生手册 - 学生端.docx
- 南京中考英语任务型阅读考点解读与应试技巧.docx
- 南师附中2022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词鉴赏05托物言志的咏物诗选练精讲.doc
- 南师附中2022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词鉴赏专题:根据诗歌内容拟定合理诗题.doc
- 南师附中2022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词鉴赏专题:送别诗选练精讲.doc
- 南师附中2022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词鉴赏专题:用一首五言诗巩固基础读诗方法.doc
- 民营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pptx
- 解析卷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达标测试试题.docx
- 解析卷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达标测试试卷(详解版).docx
- 解析卷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达标测试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 解析卷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达标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
- 解析卷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
- 解析卷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达标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docx
- 伊索品牌新质生产力.pptx
-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与实践.pdf
- 新质生产力申论素材山东.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