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芝麻茎点枯病.docVIP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芝麻茎点枯病.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芝麻茎点枯病 Sesame Stem Rot 芝麻茎点枯病又称芝麻茎腐病、茎枯病、立枯病、茎点立枯病、炭腐病、黑根疯、黑秆疯等,是我国芝麻上为害最重的病害。在河南、湖北、山东、河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西、台湾等省(区)均有发生,发病率一般10%~25%,严重的可达90%以上,一般年份减产10%~15%,含油量下降4%~12%,重病田成片枯死,几乎绝收。 症状 此病在芝麻生长期内都可危害,但发病盛期在终花期后,其他时期发病较少。主要为害植株的根、茎及蒴果。播种后到出苗前可引起烂种、烂芽。幼苗发病,根部先变褐腐烂,随后地上部萎蔫枯死,在茎秆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分生孢子器和小菌核)。成株期发病,多从植株地下根、茎开始变褐腐烂,而后向上扩展到茎基部和茎中下部,有时病菌也可直接侵染茎秆中下部。在茎秆上,病部初呈黄褐色水渍状,病健交界不明显,条件适宜的,病部很快绕茎一周,变为黑褐色,后期病部中央变为银灰色,有光泽,其上密生小黑点(分生孢子器和小菌核)。病株稍矮,叶片由下而上渐发黄变褐,萎蔫下垂,严重时整株枯死,轻病株仅部分茎秆或枝梢枯死。蒴果感病后呈黑褐色枯死,无光泽,也没有小黑点。种子感病后表面散生小黑点(小菌核)。 病原 病原为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Maubl.)Ashby,属半知菌亚门壳球孢属真菌。异名有:Macrophoma phaseoli Maubl.,M. corchori Saw.,M. cajani Syd. and Butl. M.sesami Saw.,Macrophomina philippinensis Petr.等。病部的小黑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着生在寄主表皮的角质层下,球形或近球形,黑褐色,以孔口突破表皮而外露,大小为116~238μm×92.8~220.4μm。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圆筒形,无色,单胞,内含几个油球,大小为12.5~30μm×5.0~11.3μm。菌核产生于寄主皮层下或皮层与木质部之间。在病根和人工培养基上可产生大量菌核,菌核比分生孢子器小,球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大小一般为82.5~120μm×67.5~120μm。 病菌的寄主范围很广,包括芝麻、黄麻、豆类、花生、烟草、甘蔗、向日葵、甘薯、棉花、茄子、番茄等,达120多种,人工接种可侵染270多种植物。目前仅发现在芝麻和黄麻上产生分生孢子,在其他寄主上仅产生菌核。该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并且从不同寄主上分离的菌株,其致病性不同。 菌丝生长适温为30~35℃,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25~35℃,最适相对湿度为96~100%,菌核形成的适温为30~35℃。 发病规律 此病主要以菌核在种子、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烂种、烂芽,土壤和病残体中的病菌主要引起芝麻生长后期发病。早期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主要从伤口、叶痕侵入,也可直接侵入。在25℃以上和高温条件下,潜育期为5~10d。芝麻不同品种对茎点枯病抗性存在差异,我国从3100多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高抗材料32份,如霸王鞭、独苔、狼尾巴等农家品种。埃及报道,品种感病性由1~3对基因控制。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抗病性不同。苗期生活力弱,易感病;终花期后植株逐渐衰老,茎杆中营养向种子转移,抗病力下降,最易感病。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茎点枯病的发生。由于芝麻的感病盛期处于高温季节,所以温度能够满足发病需要,降雨多少是影响病害发生轻重的主要气候因素。在7~8月份降雨多,发病重,若旬降雨量在130mm以上,雨日7d左右,常造成病害流行。但7~8月份长期干旱高温,芝麻生长衰弱,病害也会严重发生。病田连作比轮作发病重;低洼积水,偏施氮肥过多、过度密植、杂草丛生,其他病、虫害发生严重等也都有利于茎点枯病发生。 病害控制 控制芝麻茎点枯病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及轮作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和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 如豫芝4号、豫芝7号、豫芝8号、中芝5号、中芝7号、中芝8号、中芝9号、冀芝1号、冀芝3号等抗病性较强的芝麻品种,要在无病地留种,带病种子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55~56℃温水浸种10min,也可用种子重0.2%的50%多菌灵或50%福美双或80%喷克拌种。 2.轮作 病田要与禾本科小麦、玉米、谷子等非寄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及时抗旱排涝、松土除草,增强植株抗病性。芝麻收获后要清除遗留田间的病残体,及时深耕,减少田间越冬菌源。 3.药剂防治 在苗期、初花期和终花期各喷1次杀菌剂,如50%多菌灵、50%苯菌灵、40%百菌清等,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施,以喷茎、荚

文档评论(0)

子不语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平安喜乐网络服务,专业制作各类课件,总结,范文等文档,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感谢

认证主体菏泽喜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未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726MA7HJ4DL4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