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13.340.40
C 73
备案号:19433—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AQ 6102—2007 代替 LD 34.2—1992
耐 酸 ( 碱 ) 手 套
Acid and Alkali Resistant Gloves
2007-01-04发布
2007-04-01 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 布
I
AQ 6102—2007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 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技术要求 1
4 试验方法 2
5 标识和包装 10
Ⅱ
AQ 6102-2007
前 言
本标准代替LD 34.2—1992《耐酸(碱)手套》。本标准是对LD 34.2—1992 的修订。 本标准与LD 34.2—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手套材质的分类;
删除了手套的尺寸,手套号型与GB/T 12624—2006 的标准相一致,增加了手套的防护长度 指标;
—在“不泄漏性”项目中,对不同厚度的手套,规定了不同的充气压力;
-—删除了手套的物理机械性能(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扯断永久变形),增加了机械性能(耐磨
性、抗切割性、抗撕裂性和抗穿刺性)指标;
——增加了手套的标识。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技术委员会(SAC/TC 11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桂芬、唐一鸣、尹建国、蒋瑞靓。
《耐酸(碱)手套》于1992年4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
AQ 6102—2007
耐酸(碱)手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耐酸碱手套(以下简称“手套”)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接触酸碱溶液时戴用的防护手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624—2006 劳动防护手套通用技术条件
GB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3 技术要求
3.1 外观
手套应无伤痕、气泡、斑点、污渍及其他有碍使用的缺陷。
3.2 防护长度
手套防护长度是在手套与酸碱溶液接触时,能起到有效隔离作用的长度(见图1),应不小于 GB/T 12624—2006 中表2所列出的对应号型手套的最短长度。
L——手套长度;
L——手套防护长度。
图 1 耐酸(碱)手套
3.3 不泄漏性
按4.1条进行试验后,应无气泡逸出现象。
3.4 耐渗透性
按4.2条进行试验后,应无渗透、龟裂、剥离、溶解,无明显膨胀、收缩和硬化等其他异常现象发生。
3.5 机械性能
制造商应提供手套的机械性能等级,并在每只手套上标注其等级。机械性能包括: - — 耐磨性;
2
AQ 6102—2007
——抗切割性;
- — 抗撕裂性;
— 抗 穿 刺 性 。
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 1 机械性能技术指标
性能等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耐磨性(圈)
100
500
2000
8000
抗切割性
1.2
2.5
5.0
10.0
20.0
抗撕裂性(N)
10
25
50
75
抗穿刺性(N)
20
60
100
150
耐酸碱手套的机械性能中耐磨性、抗切割性、抗撕裂性和抗穿刺性等级必须达到1级以上,试验方 法见4.3。
4 试验方法
试验环境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70%。
4.1 不泄漏性试验
4.1.1 仪器
a) 不泄漏性试验装置(见图2);
b) 秒表。
1——压力表;
2— 软管;
3——单向阀
4—— 闷头;
5——进水口;
6——压力表;
7 压力调节阀;
8——调控箱;
9——进气口:
10 水槽。
图 2 不泄漏性试验装置
3
AQ 6102—2007
4.1.2 试样
成品手套3副。
4.1.3 试验步骤
把手套装在闷头上,手套与闷头接合部应密封,不得有漏气现象发生;a)
将安装好的手套浸在装有水的水槽中,直到手套表面大部分被水浸没(见图2);b)
启动空气泵,调节压力调节阀,使手套内压力达到表2所规定的压力;c)
保持这个压力20 d)s,观察手套表面是否有气泡逸出。
表 2 手套内压力规定
手套厚度e
mm
基准空气压力x
kPa
e≤0.3
0.5
0.3e≤0.5
2.0
0.5e≤1.0
5.0
e1.0
6.0
注:手套每浸入100 mm深度(从指尖算起),充气压力应在基准空气压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B 20027-2018CN 舰船船体曲面建模要求.docx
- CB 20026-2018CN 舰船舾装件建模和输出要求.docx
- CB 20025-2018CN 舰船管系和暖通建模和输出要求.docx
- CB 20024-2018CN 舰船电气建模和输出要求.docx
- CB 20023-2018CN 舰船船体结构建模和输出要求.docx
- CB 20022-2018CN 舰船三维建模通用要求.docx
- CB 20016-2018CN 舰船火灾报警控制器规范.docx
- CB 20008-2018CN 鱼雷动力用铝氧化银电池组规范.docx
- CB 1398-2020CN 舰船用滑油、燃油滤清器规范.docx
- CB 1397-2020CN 舰船用板式海水淡化装置规范.docx
- AQ 5210-2011 建筑涂装安全通则.docx
- AQ 5208-2011 涂装职业健康安全通用要求.docx
- AQ 5206-2011 涂装工程安全评价导则.docx
- AQ 5205-2008 油漆与粉刷作业安全规范.docx
- AQ 5204-2008 涂料生产企业安全技术规程.docx
- AQ 6104-2007 防X线手套行业标准.docx
- AQ 5203-2008 电镀生产装置安全技术条件.docx
- AQ 5202-2008 电镀生产安全操作规程.docx
- AQ 5201-2007 涂装工程安全设施验收规范.docx
- AQ 4273-2016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除尘系统安全 技术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