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CJ 23-1999  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docx

CJ 23-1999  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J/T 23— 1999 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 1999-06-04发布 1999-06-04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发 布 CJ/T 23—19S↓ 目 次 说明 I 1 总则 1 2 圈地选择与区划 1 3 整地、施肥与轮作 2 4 苗木繁殖 2 5 幼苗抚育 3 6 大苗培育 3 7 病虫害防治 4 8 苗木出圃 4 9 技术档案 5 附录 用词及用语说明 7 I CJ/T 23— 1999 说 明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废止专业标准和清理整顿后应转化的国家标准的通知》〔质技监督 局标函(1998)216号〕要求,建设部对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复建设部归口的国家标准转化为行业 标准项目及1992年以前建设部批准发布的产品标准项目进行了清理、整顿和审核。建设部以建标 (1999)154号文《关于公布建设部产品标准清理整顿结果的通知》对CJ14—1986 《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 术规程》标准予以确认、发布,新编号为CJ/T 23—1999。 为便于标准的实施,现仅对原标准的封面、首页、书眉线上方表述进行相应修改,并增加本说明后重 新印刷,原标准版本同时废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J/T 23—1999 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 1 总则 1.1 为了加强城市园林苗圃技术管理,提高育苗技术水平,满足城市园林绿化对苗木的基本需要,特制 订本规程。 1.2 本规程主要对城市园林绿化需要的乔木、灌木和部分花木的繁育技术作出有关规定。其他专业苗 圃可参照使用。花卉、草皮、地被植物、水生植物和盆栽花木等园林植物的育苗规程另行制订。 1.3 一个城市的园林苗圃面积应占建成区面积的2%~3%,并根据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及市场需要 制订苗木生产规划。 1.4 园林苗圃要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科学试验,推广采用新技术,逐步实现良种壮苗,培育种类丰富、造 型优美的苗木产品。 1.5 各地园林苗圃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育苗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考核,努力提 高职工技术素质,按规程指导苗圃育苗生产。 2 圆地选择与区划 2.1 圃地选择 2.1.1 各城市应根据城市绿化规划的要求设置园林苗圃。设置两个苗圃以上时,宜分设于城市的不同 方位。 2.1.2 苗圃宜建于背风向阳、地势平坦之处,生产区的坡度一般不大于0.2%;如建于丘陵地,应开垦 梯田。 2.1.3 苗圃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应良好:土层深度在50cm 以上,pH 值宜为6.0~7.5,含盐量宜低 于0.2%,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5%,氮、磷、钾的含量与比例应适宜。 2.1.4 圃地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地下水位宜为2m 左右,并无严重的大气和水源污染。交通方便, 距市中心一般不宜远于20km。 2.2 苗圃区划 2.2.1 根据育苗生产需要,苗圃应划分为生产区和辅助区。 2.2.2 生产区用地不得少于苗圃总面积的80%,一般可分为以下五个小区: a. 幼苗繁殖小区,宜设在土质好、水源近、并靠近管理区的平坦地段。 b. 小苗培育小区,宜靠近幼苗繁殖区。 c. 大苗栽培小区,宜安排在土质一般的平地或缓坡地。 d. 科学试验小区,根据不同试验的需要,分别在上述小区内选定, 一般宜设在管理区附近。 e. 母本小区,应在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处建立;也可在圃外建立采种基地。 2.2.3 辅助区包括管理区、机具站、仓库、积肥场等。要统筹规划,科学安排道路、水、暖、电等系统;苗圃 周围宜营造防护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06-04批准 1999-06-04实施 CJ/T 23—1999 2 3 整地、施肥与轮作 3.1 整地 3.1.1 种殖前应先整地,并达到以下标准: a. 深翻土壤,翻耕深度繁殖区宜为25~30cm, 栽培区为30cm 以上。为耕作层较浅,应逐年加 深。 b. 修筑排灌沟,沟渠应按小区设计,结合畦床的设置进行修筑。 c. 作畦,根据生产和操作需要,设置方形或长方形畦床,整平畦面。 d. 土壤消毒,应定期进行土壤药物消毒。 3.1.2 生荒地和其他用地如用于育苗,应先浅耕灭茬,然后再翻耕;如有条件,可先种植一茬绿肥以提 高地力。 3.2 施肥 3.2.1 苗圃应常年积肥,以积有机肥为主,广开肥源。 3.2.2 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应腐熟后施用。要逐步推广复合肥料。 3.2.3 基肥于翻地前施入,撒布均匀。追肥于苗木生长期施用,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