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T 242-2007  城市客车外置式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docx

CJT 242-2007  城市客车外置式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T 24 43.04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J/T 242—2007 城市客车外置式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External automatic brake adjuster of city bus 2007-04-09 发布 2007-11-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发 布 I CJ/T 242—2007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要求 1 5 试验方法 2 6 检验规则 4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5 Ⅲ CJ/T 242—2007 前 言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的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标准 SAE J1461《手动调整臂试验方法》、 SAE J1462《外置式自动间隙调整臂试验方法》、SAE J1513《外置式自动间隙调整臂性能要求》和日本汽 车工业协会标准JASO C449—1980《气制动器间隙调整器》。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建设部科技委城市车辆专家委员会、隆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万安集团有限 公司、吉林神驭自动调整臂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宁波合力机械有限公司、宁波市三浪润滑元件有限公司、苏州仁和汽车有限 公司、瑞立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市恒信汽车自动调整臂有限公司、山西国营燎原仪器厂、郑州宇通客车股 份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东风杭州汽车有限公司、陕西欧舒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江淮客车有限公司、牡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炳荣、罗少卿、李厚情、俞迪辉、丁权、萧方忠、章炜东、王建波、李传武、韩学 智、边宗善、朱光海、陈齐昌、吴伟明、杨利营、吴晓宁、刘建忠、邓祖国。 1 CJ/T 242—2007 城市客车外置式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客车外置式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以下简称自动调整臂)的术语和定义、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城市客车用自动调整臂,其他车辆用自动调整臂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自动调整臂 automatic brake adjuster 用于气压凸轮式鼓式制动器,能自动补偿制动衬片与制动鼓之间设定间隙的部件。 3.2 自由间隙 free clearance 固定蜗轮,对自动调整臂壳体施加双向回转力矩,在离蜗轮中心一定距离的臂长处测得的位移量。 4 要求 4.1 自动调整臂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2 调整力矩 按制造厂的推荐,按间隙减小方向旋转蜗杆直到蜗轮旋转一周,按间隙增大方向旋转蜗杆一周,在 每个方向的力矩不得超过制造厂的推荐值。 4.3 当施加6.8 N ·m±0.3N ·m 的力矩时,在距离蜗轮中心152.4 mm 臂长处测量,其自由间隙不 应大于6.4 mm。 4.4 在极限温度80℃和一40℃的条件下,自动调整臂的自动补偿功能应正常工作。 4.5 盐浴试验和粉尘试验中,自动调整臂的自动补偿功能应正常,自动调整臂不得触发急停装置。 4.6 在5×10? 次自调功能耐久性试验中,自动调整臂不得触发急停装置。 4.7 在5×10? 次耐久性试验中,任一过程检测的调整力矩应符合4.2的规定,且任一方向的力矩不得 超过制造厂推荐值19.8 N ·m, 蜗轮、蜗杆不应有裂痕。加试3×10? 次外壳完整性试验后,壳体应无 裂痕。 4.8 静强度试验后,蜗轮、蜗杆及壳体不应有破损。 4.9 在低制动压力性能试验中,自动调整臂的自动补偿功能应正常工作。 2 CJ/T 242—2007 5 试验方法 5.1 试验条件 5.1.1 本标准所列试验项目均应在专用试验台上进行试验,试验所用仪器和量具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规定并满足试验项目的要求。 5.1.2 除规定温度试验外,其余试验环境温度均为27℃±11℃。 5.1.3 试验时,加载额定输入力矩为2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