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课件-花生病毒病.pptVIP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件-花生病毒病.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生病毒病 Peanut Viral Diseases 花生病毒病是花生上的一类重要病害。1976年,病害在我国北方花生产区大流行,受害面积50多万hm2,减产花生20多万吨。侵染花生的病毒种类很多,已报道的有近20种。我国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主要有花生条纹病毒病(花生轻斑驳病毒病)、花生黄花叶病毒病、花生矮化病毒病(花生普通花叶病)。 花生条纹病毒病:感病植株先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斑,后发展成浅绿与绿色相间的斑驳,沿叶脉形成断续绿色条纹或橡叶状花纹,或一直呈系统性的斑驳症状。感病早的植株稍有矮化。 花生黄花叶病毒病:病株先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黄斑,叶脉变淡,叶色发黄,叶缘上卷,随后发展为黄绿相间的黄花叶症状,病株中度矮化。该病常与花生条纹病毒病混合发生,表现黄斑驳、绿色条纹等复合症状。 花生矮化病毒病:病株顶端叶片出现褪绿斑,并发展成绿色与浅绿相同的花叶,新长出的叶片通常展开时是黄色的,但可以转变成正常绿色,叶片变窄小,叶缘有时出现波状扭曲。病株明显矮化。 症 状 花生条纹病毒病:由花生条纹病毒(Peanut Stripe Virus,PStV)引起,该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粒体线状,基因组为+ssRNA。钝化温度为60~65℃。自然条件下,除侵染花生外,还可侵染大豆、芝麻等作物。 花生黄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中国花生株系(Cucumber Mosaic Virus—China arachis ,CMV—CA),属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病毒粒体球形,致死温度55~60℃。该病毒寄主范围非常广泛。 病 原 花生矮化病毒病: 花生矮化病毒(Peanut stunt virus,PSV),属黄瓜花叶病毒属。病毒粒体球形,钝化温度为50~60℃(50~55℃)。该病毒寄主范围较广,自然条件下可侵染花生、菜豆、大豆、烟草、苜蓿、三叶草、刺槐等作物。根据病毒的寄主范围、寄主反应和血清学反应的差异,已报道有PSV-E、W、J、H、B、T、Tp、M、Ag、G、Mi、C等株系。 初侵染:种子带毒,PStV、CMV和PSV 3种病毒均可通过花生种子传播,传毒率分别达1%~10%、1%~3%和0.1%。带毒种子是PStV和CMV的主要初侵染源,CMV和PSV还可在田间越冬寄主上存活,成为来年病害的初侵染源。 传播:3种病毒均主要靠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在田间传播。豆蚜、棉蚜、桃蚜等多种蚜虫均可传播,以豆蚜传播PStV和PSV的效率最高。汁液摩擦也均可传毒。 病害循环 1、花生种子带毒率高、田间毒源量大且距花生田近,发病就重。 2、传毒蚜虫发生早、数量多、传毒效率高,病害就易于流行。 3、不同花生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没有发现高抗和免疫品种。在野生种中已发现了多种对PStV免疫的材料。 发病条件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当前可选择种植感病程度轻和种子传毒率低的品种有:豫花1号、海花1号、豫花7号、徐花3号、冀油2号、鲁花11号、中花4号和鲁花14号等。 2.选用无毒或带毒率低的种子,杜绝或减少初浸染毒源 调运的花生种子要经过检测,防止病毒随种子远距离传播到无病区。 3.治蚜防病 用杀蚜虫药剂处理种子,如播种时穴施3%呋喃丹颗粒剂。清除田间和周围杂草,减少蚜虫来源;苗期及时喷药治蚜等。 4.药剂防治 苗期喷施病毒钝化剂,如菌毒清、病毒A、83增抗剂等,每隔7~10d喷1次,连喷3~4次,有一定防治效果。 病害控制

文档评论(0)

子不语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平安喜乐网络服务,专业制作各类课件,总结,范文等文档,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感谢

认证主体菏泽喜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726MA7HJ4DL4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