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绪论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杲 (字明之,号东垣老人) 学术观点: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补土派 。 代表著作: 《脾胃论》 目前三十七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朱震亨 (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 学术观点:倡相火论、“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称为滋阴派。 代表著作: 《格致余论》 目前三十八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3.明清时期: 综合集成和深化发展阶段 (1)集古代中医基础理论之大成,出现 大批集成性著作。如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张介宾的《景岳全书》和清·吴谦等的《医宗金鑒》等对历代医学领域的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 目前三十九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2)大胆提出了一些新创见: ① 赵献可,张介宾提出了“命门学说”,探讨 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原动力。 指出“命门”中所藏的阴阳水火是人身脏腑 阴阳之根本。 ② 李中梓明确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 天之本”的重要论断,使中医藏象学说得到 了深化。 目前四十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3)温病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温病:为热性病的总称,以急性发热, 热象显著为特点。 温病学:是研究四时温病的发生,发 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是 与外感热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 目前四十一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清·温病学理论日趋完善,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有完整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涌现出温病四大家: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薜生白。 目前四十二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明·吴又可: 著《温疫论》,是我国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指出“温疫”的病因是一种异气所感。提出“戾气学说”。是医学史上第一位温病学家。 目前四十三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目前四十四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目前四十五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目前四十六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王士雄:字孟英,著作《温 热经纬》,汇集古今温病学成 就,集十九世纪温病学之大成。 目前四十七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4)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是一部科学巨著,总结了我国十六世纪以前药学的成就, 集明以前医学之大成。被译成英、法、德、日、朝等多种文字、广泛流传。该书载药1892种,附方11096首,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和生态条件为分类基础,分为16纲60类。 目前四十八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华佗在东汉末年,约公元2~3世纪就发明了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并成功进行腹部肿瘤和胃肠吻合术,而西方医学在19世纪40年代才使用乙醚全身麻醉,外科手术则更晚,比华佗足足晚了1600余年。 目前五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华佗创制“五禽戏”开创体操健身先河 目前六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西晋时葛洪在《肘后方》中,就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 目前七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葛洪最早记载用大豆、牛乳、松叶等富含维生素B1的天然物质治疗脚气病,比欧州人早1300多年; 葛洪最早发现恙虫病,比日本人桥本伯寿1810年的发现早1400多年; 目前八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葛洪最早用疯狗脑髓捣烂外敷防治狂犬病,而法国人巴斯德在19世纪的1885年才制成狂犬疫苗,比之晚了1500余年; 葛洪的炼丹术,也是世界制药化学的先声。 目前九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 1.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2.科学技术的密切结合 3.医药实践的系统总结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目前十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目前十一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1. 基础理论的确立: (1)《黄帝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是现存的第一部医学典籍,被称为“医家之宗”。 该书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 目前十二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成书年代:先秦战国,近代学者认为是西汉中 后 期。 作者:众多医家所著。此书非一人手笔,非一 个时代,一个地方,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内各医学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 内容:该书分为两部分: 《素问》 (平素之问答) 各9卷81篇 《灵枢》 (神灵之枢要) 目前十三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二十一点 《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 学的理论基础,

文档评论(0)

Zhangqing0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