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麓版教材质疑:光荣革命以后,英国贵族地主实行集体统治…英国议会基本上掌握在资产阶级化的大贵族手中…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了半数。(男子普选权财产限制取消,“工人贵族”出现,教育进一步普及) 例3 英国等国代议制发展 合理拓展文本是有效教材处理的关键 丘吉尔对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发挥逻辑透力,实现拓展延伸 ※整合拓展: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1)13世纪《大宪章》和议会产生,议会权力限于佂税问题。 (2)16世纪国教改革前后王权加强。 (3)1640年议会与国王冲突演变为内战。 (4)1688年“光荣革命”和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代议制,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有资格当选为议员,议会至上原则确立,君主立宪制出现。 (5)1721年,沃波尓主掌内阁会议,责任內阁制初步形成,两党交替执政局面出现,国王“统而不治” ,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 (6)1832年议会改革,选举从身份资格转为财产资格,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议席增加。1867年议会改革降低选举财产资格,“衰败选区”席位分配给大城市。1884年议会改革使农民获得选举权,城乡平等代表制基本实现。 (7)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减弱了国会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在英国,政党组织更加严密,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 (8)1969年,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 贵族社会——平民社会——大众社会 党派雏形——政党出现——政党制度 王权至上——议会至上——行政扩权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背景(君权神授)-萌芽(1689,议会主权)-确立(1721,国王统而不治,议会至上)-完善(19C中后期,政党内阁凌驾议会之上) ※(2016高考卷3 .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法国民主共和政体:萌芽(1792, 第一共和国成立)-挫折(1804-1870)-确立(1875,第三共和国宪法,半总统半议会制,议会扩权)-完善(1958,第五共和国宪法,总统扩权) ※(2013市调考)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的但得到 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这个打算落了空。麦克马洪进而解散议会,并举行了一 次新的选举。可拿破仑三世变第二共和国为个人独裁的事实人们尚记忆犹新,其结果是在 1877 年,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得到进一步澄清。史论者一般认为该历史事件 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代议制范式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权力转移(实现虚君) 美国三权分立式共和政体——权力制衡(实现共和) 代议制变式 法国半总统半议会制共和政体——权力制衡(维护共和)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权力集中(维护皇权) 四国代议制认知角度 国会共性与个性 英国上院(贵族)下院(平民) 美国参议院(州议员选)众议院(人口比) 法国参议院(间选)众议院(直选) 德国联邦议会(邦代表)帝国议会(成男选) 代表选民、主持立法、集体决策、相互制衡、审慎出政、缓和议会行政纠纷、政策稳定、代表广泛 兼顾等级 兼顾大小州 《美国1787年宪法》不给有色人种平权,《人权宣言》用财产不平等权代出生不平等的理性分析(纳税义务与选举权) 一堂好课的关键——理性地对待教科书 刘飞(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 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必须是无误的。教师对于教科书的处理与整合必须是合理的。教师对于教科书的延伸拓展必须是适度的。教师分析教科书的思维方式必须是科学的。 结束语---- 理性对待文本是做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的立点。3-1 机巧阐释文本是做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的阶梯。3-2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1)“例子”观——理性地对待教材 ,把教材当“例子”,重视内容的补充与精简; (2)“兼容”观——教材多样化和多元化,一“标”多“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