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知工具:“富有想象力”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认知工具:“富有想象力”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潘庆玉
【专题名称】教育学
【专 题 号】G1
【复印期号】2009年11期
【原文出处】《教育研究》(京)2009年8期第63,68页
【英文标题】Cognitive Tools: Imaginative Educational Strategies and Methods
【作者简介】潘庆玉,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课程中心兼职研究员、教育学博士(济南 250014) 【内容提要】“富有想象力”的教育是指教师借助于适当的认知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智慧的教育理论与实 践体系。认知工具既是“富有想象力”教育的理论核心,又是实施这种教育理念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包括“现实与经验的极限感”、“超越限制的英雄主义”与“心理成像”。 Imaginative education is a system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that teachers inspire students emotion, imagination, as well as intelligence by applying appropriate cognitive tools into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Cognitive tools are not only regarded as the theoretical core of the imaginative education, but also as the practical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o implement this educational idea, which includes the limits of reality and the extremes of experience, the heroism beyond restriction, and psychological imagining.
【关 键 词】“富有想象力”的教育/认知工具/维果茨基imaginative education/cognitive tools/Vygotsky
一、引言
“富有想象力”的教育(Imaginative Education)是由加拿大皇家学会教育学院士、首席教育科学家、西门?菲沙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基兰?伊根(Kieran Egan)领导的国际性教育研究与开发项目,它于2001年设立于加拿大卑诗省西门?菲沙大学教育学院。“富有想象力”的教育,是指教师借助于适当的认知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智慧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它借鉴了维果茨基所创立的社会历史心理学派的认知工具理论,并在教育研究中充分发展了这一学说,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认知工具系统,对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二、“富有想象力”的教育的理论基础
在维果茨基所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中,“工具”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就像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来解剖资本主义一样,维果茨基是通过分析“工具”这个概念来建构起自己的心理与教育理论的。通过对“工具”的分析,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被揭示出来。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物质生产的间接方式——的产生,人不再像动物那样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的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尽管工具本身并不属于心理的领域,也无法成为心理结构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这种间接的“物质生产的工具”对心理的反作用,导致了人类发明了“精神生产的工具”,即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随着符号的诞生,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将得到新的解释。心理活动在运用符号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改造,这种改造转化不仅在人类的发展中,而且也在个体的发展中进行着。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无法通过符号来调节他的心理活动,因此他的心理活动的形式是直接的、不随意的、低级的和自然的。但是,在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之后,则转化成为间接的、随意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机能。维果茨基把人的心理过程区分为两种水平:第一种是自然所赋予的智能,称为“自然”的过程;第二种是工具和辅助手段武装的智能,称为“文化”的心理过程。“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以特殊的心理工具和辅助手段为中介的“自然”的发展过程。无论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还是在人的心理范围内,第二种工具水平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在维果茨基的教育理论中,作为文化过程的认知工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展,而且还可以“创造”学生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4 JieLink+智能终端操作平台系统调试说明书V1.0.doc
- 2022数学新课标背景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创新教学实例.docx VIP
- 有机合成第六章.ppt VIP
- 抖音来客本地服务行业实体门店运营培训教程(三)抖音实体门店商家经营思路.pptx
- (正式版)D-L∕T 5862-2023 电化学储能电站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ocx VIP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程测评卷》.doc
- 2024年~2022年浙江省国企招聘历年面试题目及答案解析50套.docx
- 高中物理游标卡尺、千分尺、螺旋测微器读数习题集.doc
- 中考英语作文万能模板及万能句型汇总.docx VIP
- 五个认同爱国主义教育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