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刘新北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危机设计.docx

高中历史教学:刘新北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危机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7课 《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设计 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 刘新北 【教材分析】 《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是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二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19世纪后半期的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本课几乎覆盖了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主要历史事件,上承鸦片战争的余音,下联19世纪末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波及大半个中国,延续十余年,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前期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一种理想追求;而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则体现了当时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一种探索。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清政府的开明士大夫开始办“洋务”,迈出了向西方学习道路上的实质性一步。在“自强”和“求富”的号召下,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一小步,体现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洋务运动并未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最终目标。洋务运动期间,西方国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引发了中国的边疆危机。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上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中中日海军主力进行的一场较量。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撞击,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节点。甲午战争的战败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给中国带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叙述,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以李鸿章的生平事迹为线索,基于时间序列和空间要素的历史讲述与分析,能够构建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19世纪下半叶的边疆危机、甲午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等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2.通过李鸿章生平事迹的讲述、分析材料和探讨问题,能够概述19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主要事迹以及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的努力,并能够认识其时代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培养史论结合的意识,初步掌握历史材料研习的基本方法,进而感受并学习近代先进中国人为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乃无端发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馀。” —— 晚年自述 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位近代中国的传奇人物是谁? 李鸿章生平 1823年,出生于安徽合肥。 1847年,中进士,步入仕途。 1853年,回乡参与帮办团练,抵抗太平军。 1859年,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 一、少年及第,何以走上戎马生涯? 引导学生展开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完成下列表格。 前期 (1851-1856) 1851年, ,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攻克武昌后,沿江而下,占领 ,改名为天京。颁布 《天朝田亩制度》。 后进行北伐、西征,军事上达到鼎盛。 后期 (1856-1864) 1856年, ,由盛转衰。 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 在 联合绞杀下,天京被攻破,以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代表了当时农民阶级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材料:“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火船、火车、寒暑表、千里镜、量天尺,皆有探造化之巧,属正正堂堂之技。 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者、至巧者赏以专利。 兴宝藏、兴银行,兴邮亭、书信馆、新闻馆等。 ——《资政新篇》 问题设计:与《天朝田亩制度》 相比,《资政新篇》“新”在哪里?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一种理想追求,因其太过理想化而无法实行;《资政新篇》则体现了当时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一种探索,因战时环境的残酷而无法实行。 1861年,李鸿章组建淮军。1862年,率淮军调上海,升任江苏巡抚。 (镇压太平军时)李鸿章惊叹洋枪洋炮的“神计”,致信曾国藩说:“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并推崇洋人的“战守工具,天下无敌。”李鸿章所遇的太平军李秀成的军队洋枪洋炮最多,更使李鸿章认识到“我军惟有多用西洋军火以制之。” 二、封疆大吏,如何施展洋务抱负? 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