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宏汪洪亮民国时期的边政与边政学序.pdfVIP

杨天宏汪洪亮民国时期的边政与边政学序.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天宏 汪洪亮《民国时期的边政与边政学》序 按:本文为历史学家杨天宏先生为拙著《民国时期的边 政与边政学》(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版)所作“序”。虽为 一书之序,却谈及很多问题,包括边疆研究在近代中国的历 程、人类学的学科关怀及其学派问题以及国族构建与民族文 化的相通相异之处,概言之,其实就是一个历史学者眼中的 中国人类学。至于为拙著提出的若干真知灼见,则值得反复 涵咏,作为我以后的一个思考方向。该序曾发表在《社会科 学研究》2014年第4期。 在学术不断推陈出新的今日,学 科交叉融合不仅成为寻求突破既有学科学术研究现状的重 要思路,而且成为创立新兴学科、开创学术研究新领域的实 践途径。最为典型的学案可以在人文学者不太熟悉的化学领 域寻觅到:现代化学的发展变化集中体现在诺贝尔化学奖大 部分都是交叉学科奖。从 1901-1990年诺贝尔化学奖来看, 在总计82个奖项中,有71个为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结构 化学三门学科摘取,明显展示了学科交叉的独特优势。其实 不仅化学,几乎所有学科,寻求与其他学科交叉已成为趋势。 截止上世纪末,交叉学科总数已超过全部学科的一半,其中 社会科学因“交叉”而形成的“学科”有571个。[1]与史学相关 的诸如历史语言学、历史地理学、历史人类学、计量史学、 生态史学、心理史学等,都是在不同学科交叉点上生长起来 的学科。 交叉学科的成长多数情况下是学者有意识学术努力的结果, 但一些情况下却是不经意走出来的学术路径。鲁迅说:“世上 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尽管用于比喻学术, 有人会持不同意见,近代中国边政学的兴起却可印证鲁迅的 说法。“边政”成为“学”是近代中国边疆研究趋向高潮的产物, 是中国学者将人类学应用于“国族”构建与国家政治建设的尝 试,就其融汇众多学科于一体而言,可以算得上是典型的“交 叉学科”。从学术史立场观察,“边政学”是中国边疆研究由传 统学术向现代社会科学研究转型的重要标志。学人心目中的 “边政学”乃“边疆政治学”与“边疆行政学”的合称,[2]而“边政学” 则是基于“边政”或应“边政”之需而产生的学术与学科。其概念 中的“边疆”(frontier )并不限于地理学意义上诠释,除了地 理之外,通常还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几层含义,其中“文化” 含义被强调得最多。[3]龚自珍画像 “边疆研究”源远流长,传承有绪。自《史记》以列传记述“西 南蛮夷”事迹起,历代史书中的“蛮夷传”乃至部分“外国传”, 均可视为“边疆研究”的成果。到了清季,对“边疆”的研究俨然 处于“显学”地位,出现了徐松、沈垚、龚自珍、程恩泽、俞 正燮、张穆、何秋涛、李光廷、魏源、梁廷枏、徐继畬等一 大批潜心研究边疆的学者及大量有关边疆的著作。[4]胡适的 父亲胡传就曾对东北历史地理做过深入的文献研究及实地 考察。光绪八年(1882 )三月,胡传受吴大徵委派赴宁古塔 与珲春交界的原始大山,实地勘查地势水文及常住人口,写 下调查笔记《十三道嘎牙河纪略》,之后完成的《中俄分界 牌》、《吉林防务》、《辽海榷盐和议》等,更为认识清末东北 边政提供了重要参考。金毓黻说魏声龢曾向他提及此事,称 清代留意东北地理者有三人,一为吴兆骞,一为胡传,一为 曹廷杰,[5]充分肯定了胡传在边疆研究中的地位。然而晚清 历史上的“边疆研究”基本属于传统学者的治学范畴,尚不具 有现代学术研究的含义。从学科领域看,清季的边疆研究大 致局限在边疆史地范围,很少涉及民族、宗教与社会,至于 自然科学,则更是无人问津。从方法上看,清季的边疆史地 学者,大多沿袭传统文人墨客的撰述方法,成果以游记杂录 居多。尽管如此,历代学人所做边疆研究,为尔后“边政”及“边 政研究”发展成“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陶然士在调研民国以 还,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边疆研究呈衰落之势,而中国自身可 划归现代学术范畴的边疆研究开始起步。1922 年,华西协 合大学设立华西边疆研究学会(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 Society ),学会虽以叶长青、陶然士、莫尔思、葛 维汉等外国学者为骨干,亦有中国学人如李安宅、方叔轩、 徐益棠、冯汉骥等参与(后期以中国学者为主),该会所做 领域广泛的边疆研究成果,发表在《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 等期刊上,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6]1928 年,清华大 学袁复礼、翁文灏、罗家伦等组建边疆史地学会,后又成立 边疆研究学会,旨在“切实研究边地之地理形势,社会状况, 天产富源,外人势力,政治现象及其他与边地有关之各种重 要问题,期得确切解决之知识及妥善之挽救办法”。[7]同年南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