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爱情诗两首》(课件)-【中职专用】高一上学期语文同步课堂(高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pptxVIP

第2课+《爱情诗两首》(课件)-【中职专用】高一上学期语文同步课堂(高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教版本+基础模块上/《爱情诗两首》第一单元 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学习目标 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把握诗歌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掌握诗歌的阅读方法。 通过把握诗中形象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诗的意境。核心素养 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树立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诗情两首爱 《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 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她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 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她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 她的诗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的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朦胧派 其特点是: 1.内涵上意蕴深厚,不求显露。思考人的本质,探索人的自我价值,体现诗人的主体意识; 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 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有:舒婷的《致橡树》、《墙》,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等等。 2.艺术上意象迭加,扑朔迷离,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以普遍的暗示来代替过去的直接体现。 朦胧派 其特点是: 1.内涵上意蕴深厚,不求显露。思考人的本质,探索人的自我价值,体现诗人的主体意识; 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 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有:舒婷的《致橡树》、《墙》,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等等。 2.艺术上意象迭加,扑朔迷离,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以普遍的暗示来代替过去的直接体现。《致橡树》题目中“致”是什么意思?其主语是什么?可见本诗主要意象是什么?其中橡树象征什么?木棉象征什么? 《致 》 “致”的意思是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橡树 《致橡树》 作者否定了哪些事物?(请用原文指出)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攀援痴情慰藉、衬托 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 单方痴恋: 甘愿做男性的附庸、花瓶、家庭笼中的小鸟,在男性的阴影中麻木丧志,在男性的恩宠下迷失自我的女性,这是单方地痴恋。一方攀附: “夫贵妻荣”、“攀龙附凤”的依附关系。 一味奉献: “长年送来”清凉的一泓清泉,甘愿作他人陪衬的险峰,四季照射的日光,浇灌心田的春雨。 小结 以上三种传统的“世俗的爱情”,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传统的爱情观显示爱的双方的结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往往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失去了爱的本质。作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作者向往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呢?(1)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他们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 作者向往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呢?(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既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 作者向往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呢?(3)“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中的“寒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