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全国甲卷第5题古代诗歌鉴赏分层精准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VIP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全国甲卷第5题古代诗歌鉴赏分层精准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2 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全国甲卷第5题古代诗歌鉴赏分层精准练习题 一、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临江仙 晃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2.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二、基础 古代诗歌阅读 梦登河汉①(节选) 梅尧臣 神官呼我前,告我无不臧: “上天非汝知,何苦诘其常? 岂惜尽告汝,于汝恐不祥。 至如人间疑,汝敢问于王?” 扣头谢神官:“臣言大为狂。” 骇汗忽尔觉,残灯荧空堂。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庆历五年。以范仲淹为首的部分大臣所推行的新政,由于贵族官僚的强烈反对,宣告失败。诗人先用奇幻的笔调描写了自己梦登河汉的情景,随后见到神官,向其连续发出对天庭不公的疑问,尽情倾吐了胸中的不满和讥讽。本诗节选是神官回答部分。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官回答“于汝恐不祥”说明他不是不愿回答“我”的疑问,而是怕“尽告”于我不利。 B.“汝敢”句是神官问诗人:人间的不平你敢向君主直接发问吗?点明社会现实的黑暗。 C.“扣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神官的真诚感谢,神官的点拨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太过狂妄。 D.诗人以梦境反映现实,借天上影射人间,通过交代梦醒后的感想,表达其对现实的不满。 4.诗歌最后两句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在表现作者情感时所用的方法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游西溪归泛舟湖上晚景奇绝和散原作① 清末民国初·俞明震 西溪暝烟送归客,艇子落湖风猎猎。 芦花浅白夕阳紫,要从雁背分颜色。 颓云掠霞没山脚,一角秋光幻金碧。 欲暝不暝天从容,疑雨疑晴我萧瑟。 忆看君山元气中,沧波一逝各成翁。请将今日西湖影,写入生平云梦胸②。 [注]①西溪;在杭州西湖西北。散原:陈三立的号,陈为晚清诗坛魁首,与俞友善。②云梦:古大泽名,云梦胸,比喻胸襟阔大,志高气壮。 5.下列各项对诗歌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西溪”句紧扣标题“游西溪归”,“艇子”句则紧扣“泛舟湖上”,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张本;“送”字将事物写活,“落”字更是不同凡响。 B.下面四句中,“要从”句化用周邦彦“雁背夕阳红欲暮”,但别有新意,四句一有植物,一有动物,一明有山,一暗有水,组织上既自然又精巧。 C.“从容”本写人,“萧瑟”本写物,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其颠倒,加强了自然景物与诗人情感的反差,天色从容变化,诗人内心却无法平静。 D.最后四句,诗人让思绪在今昔之间流淌,“忆看”写昔,“沧波”写今,“请将”又写今,“写人”又写昔,环环相扣,逐层深人,章法非常严谨。 6.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阅读 清明后登城眺望 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①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注】①睥睨(pì nì):城墙上的矮墙。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清明节后诗人登上城楼放眼远望,远山烟云环绕,映入眼帘,照应诗题。 B.颔联写百花竞相盛开一如往日,市井中又新添了一处炊烟,诗人不免触景生情。 C.尾联写诗人极目远眺,在夕阳的余晖中遥指长安,可见长安在其心中的重要性。 D.本诗意境清新雅致,语言凝练自然,思虑幽深旷远,可谓语短情长,寄意遥深。 8.本诗颈联写景造境颇具特色,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三、巩固 古代诗歌阅读 杳杳寒山道 寒山①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①寒山,唐代诗僧,又称寒山子。传为贞观时人,一说大历(唐代宗年号)时人,隐居始丰(今浙江天台)西之寒岩。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寒山”“冷涧”,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杳杳”言山路深暗悠远,“落落”言涧边寂寥空旷。 B.诗歌颔联书写山中鸟鸣声欢快热闹,虽然没有人来人往,但并不显落寞,“啾啾”呈现有声之境,“寂寂”描摹无声之境。 C.诗歌颈联描写山中气候,用寒风、深雪表现出周围环境的冷峻,“淅淅”写风的动态之感,“纷纷”写

文档评论(0)

Jing55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