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档来源网络 仅供参考 侵权删除
2020 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乡镇卷)
材料一
在 T 区委组织部人才科,小李拿着一本花名册对记者说:“这是我区近两年来回引的人员名单,主要
是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小李继续介绍,近年来,T 区大力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行动,千方百计
把外出务工、经商、学习等各类人员回引回乡创业就业。2019 年以来,全区已掌握外出务工人员信息 11
万条,累计回引 2 万余名老乡返乡,为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基层治理等方方面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支撑,全区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
在 T 区务工人员输出大村G 村,刚过大年十五,支部书记老梁打开了村广播“广大村民朋友,今年受
疫情影响,大家都还没有外出,我呀,再把区里的‘把老乡留在老家’的一些政策给大家简单讲一讲,大
家琢磨琢磨。留在家乡创业,既照顾了家庭,也帮助了乡亲嘛,还有不少优惠政策哦……最后啊,再给大
家发个通知,正月二十五,区里要通过直播举办一场线上宣讲会,除了播放我区发展新面貌的宣传片和乡
村振兴示范片,还将有详细的政策解读,请大家到时积极观看并转发。”老梁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
我们还通过座谈会、推送返乡创业就业邀请短信、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动员,还有多次
组织有返乡意向的人到企业现场参观走访。”在 T 区E 村村口,记者碰到了正在开展防疫宣传的大学生村
官小马,除了带着防疫资料,他的背包里还有一大叠回乡创业政策指南。小马说:“在做好防疫宣传工作
的同时,我也给本村的大学生宣传一下回乡创业政策,同时再调查摸底一下外出务工人员数,收集一些就
业意向及需求。”
T 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和各乡镇、街道,还采取村级自查摸底、镇街分析研判﹑区级审核把关的联
动模式,精准掌握全区基层干部队伍年龄﹑性别﹑学历等结构,建立缺额台账,摸清人才需求状况。同
时,区政府还建立政企联动机制,了解区内企业用工需求。“我们主动为村级党组织﹑民营企业和务工人
员合作‘牵线搭桥’,积极搭建人才对接平台。对在外的本土人才,还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回引工
作。”小李介绍到,今年 T 区大力推进部分高校与企业合作,举办高校专场人才双选会;大力开展人才招
聘活动,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与人才的座谈会,人才论坛等。同时,为确保回引的人才留的住,区里还出
台了“人才政策十条”和本土人才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
1
文档来源网络 仅供参考 侵权删除
材料二
仲夏时节,小王到浦水镇旅游。踏进小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晾晒在浦水河堤的上千把成品雨伞,它
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五光十色,成为浦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浦水的油纸雨伞始创于明代初年,以引
纸、桐油、楠竹、柿水等为原料,经手工精心制作而成。鼎盛时期全镇有制伞坊 20 余家,工匠达百数以
上。浦水雨伞质优价廉,曾驰名全国,至今仍是澄江流域雨伞市场的龙头,产品畅销云、贵、川、湘、鄂
五省。
看到小王长久地驻足在雨伞旁,刘大爷自愿当上了小王的导游。“过去,从十字街到浦溪一路是鞭炮
街,有大大小小的鞭炮作坊几十家。十字街到医院一带是皮革街,生产经营各式皮具。还有各式瓷器店、
铁匠铺、澡堂子等店面杂居其中。”刘大爷指着不远处说道,“明清时期,浦水镇区面积约 2 平方公里,
街道宽约四米,街面以长条形红石铺成,房屋店面都用杉木构造。街区轮廓如一木排,有正街、河街和后
街三大街道。河街和后街各长 1.5 公里,各行各业在这里集中,银行、钱庄、典当行、油号、瓷庄、洋行
遍布街市,数不胜数。”
“那是姚亨生号桐油店。”刘大爷继续介绍,“这个商号在清末民初,以经营桐油和茶油为主业,货
物辗转运销常德、长沙、武汉等地。这边的商号李秉纪号却是以鞭炮发家,转而经营桐油,极盛时,李家
的桐油占到了浦水市场桐油总量的五分之二。此外还有太平街的吉中兴、吉和兴,都是当时的桐油业经营
大户。油行业的兴旺同时带来了专制油产品包装的木桶业和竹篓业的兴旺,桶行、篓行相应地发展成为一
条桶匠街。谷家篓厂雇请篾匠百余名,日制油篓数百计,那时节沿河长街的篓坊常有两三千新油篓晒在太
阳下,场景分外壮观。”
走到后街尾,刘大爷说: “据老辈人回忆,当时市场繁华至极,街市上十省三府会馆客商云集,市面
上每天要杀 60 多头猪,所杀的猪就从来没有卖剩过。待装上船的桐油、生铁,因市面过于拥挤,白天无
法出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