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9近日,知名美国音乐制作人、艾美奖(美国电视界最高奖项)获得者彼得·巴菲特在他的《人生由你打造》一书中,以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即使他的爸爸是 “股神”沃伦·巴菲特,他依旧“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彼得·巴菲特
2/29彼得生于1958年5月,他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当时巴菲特已经事业有成,家境优裕,家里有丰富的藏书,还有钢琴等乐器。 三个孩子和母亲在一起
3/29让父母感到吃惊的是,小彼得六七岁时,就对音乐如痴如醉。他的乐感非常强,心情不佳时,并不哭闹,而是走到钢琴前,弹奏一曲,轻快的旋律被他弹得像哀乐,家人常常听到音乐,就能判断他的心情。 巴菲特全家福
4/29 彼得小时候就感受到父亲的辛劳。“他每周要工作6天半,我想,要刻苦读书,不要给父亲增加麻烦。
5/29”小学四年级时,学校举办了一次飞机模型比赛,为了参赛,彼得到父亲的公司做了15天“清洁工”,用这笔收入为自己购买了一架飞机模型。 1997年巴菲特与妻子苏珊和女儿
6/29“父亲经常引述的一句话是:‘有能力的父母应该给子女一笔能够做事,但不足以游手好闲的财产’。有个良好的开端总是好事,但让子女习惯于靠伸手要‘免费票’就是害人、帮倒忙。”
7/2919岁那年,彼得得到一笔不算多的财产。这是来自于出售一处农场的收益,并转换成了他父亲旗下公司的股份。“我变卖了手里的股票,得到了约9万美元。巴菲特与苏珊·汤普森
8/29如果,我什么也不做,那么现在股票的价值应该有7200万美元了。”当时,彼得还是一名斯坦福大学的在校生。“很多人认为我疯了,但是我用积蓄购买了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时间。”小儿子彼得颇具艺术家的气质
9/29彼得退了学,用这笔钱开始了他的音乐之路。他忐忑不安地与父亲谈了从事音乐事业的打算。“父亲以他的习惯,认真倾听,不做评论,也不直接提建议。 巴菲特的妻子苏珊·汤普森
10/29直到有一天,他对我说:‘彼得,你知道吗,你和我其实在做一件事情,音乐是你的画布,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我的画布,我每天都在上面画上几笔。’这就是我需要的回答,直到现在仍觉得很珍贵。父亲的事业如此成功,却把他的工作和我的工作相提并论,平等看待。”
11/29在彼得印象中,父亲“在金钱方面管得很严”。孩子们很小就知道,要从父亲那里获得精神支持很容易,金钱支持几乎不可能。从小,姐弟三个的零花钱都是以“贷款”形式获得的。
12/29作为备受父母疼爱的小儿子,彼得没得到任何优待,他至今记得挣到第一笔钱的感受:“第一次配乐,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内心很焦虑、苦闷。当我拿到100美元的稿费时,我哭了。我将这100美元放在镜框里,挂在墙上,每天看到它,就给了自己一种动力。”
13/29在彼得30岁时,他再一次感受到父亲的“吝啬”。那时,事业小有所成的他想买套大房子,希望父亲能借给他一部分钱。巴菲特却以“我们父子不要谈钱”这样的理由拒绝了。 彼得·巴菲特和妻子珍妮弗·巴菲特
14/29彼得很生气,转而去银行贷款。后来他才明白父亲的用意,“如果父亲真给了我钱,我反而没有机会体会到靠自己努力取得的成就感。我认为这是他爱的一种表达方式。”
15/291991年,彼得导演的影片《与狼共舞》,获得了第六十三届奥斯卡最佳音乐和最佳音响奖。
16/292008年,巴菲特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听了儿子的音乐会。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是来看看我(给儿子)的钢琴课投资,得到了什么。”台下掌声雷动。
17/29“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感,这是父母的财产无法给予的。经济浪潮起起伏伏,唯有人的价值观是最稳定的货币,它永远不会贬值、破产,并为我们带来最丰厚的回报。”彼得·巴菲特和妻子珍妮弗·巴菲特在北京
18/29在“股神”巴菲特的词典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富不过三代”这样的字眼,因为他不曾考虑过要把家产留给自己的孩子。
19/29“父亲百年之后将把所有的资产捐给慈善机构。他的价值观就是热爱生命,做一些对他人有帮助的事情,而不是仅仅追逐个人利益。” 巴菲特宣布捐款决定后与盖茨夫妇合影
20/29巴菲特的3个孩子受父亲影响,热心公益,把钱看得很淡。他们过着舒适、但绝不奢侈的生活,并在自己的基金会中卖力地工作。 .巴菲特和大女儿苏珊
21/29彼得的大姐苏珊,在奥马哈经营一家毛衣编织厂,同时打理自己名下的基金会。苏珊的基金会关注女性生育健康和家庭规划;
22/29哥哥霍华德的基金会已经向40多个国家捐款,尤其关注对非洲的保护和建设; 长子霍华德在农场劳作
23/29而彼得的基金会则重点在援建西非国家儿童教育等慈善事业上。 彼得·巴菲特与非洲贫困儿童在一起
24/29彼得在书中写道,父母传给他唯一“真正的东西”就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其实,这是已经在巴菲特家族传承三代的“祖训”了。沃伦.巴菲特出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