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反思15篇.doc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第 PAGE 10 页 共 NUMPAGES 29 页 历史教学反思 15 篇 历史教学反思 1 11 月 25 日,教师进修校组织了教师进学校学习旁听的活动,作为高中组的新教师,我被分配到温岭二中进行学习,一共听课 两节,分别是陈俊球老师的《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以及林萍老 师的《社会历史的主体》。课后我们与两位老师进行了交流,他们 给予我很多教学实践的指导,现在简单汇报下我对林萍老师的上 课内容的反思与体会。《社会历史的主体》这部分内容属于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部分,主要有三方面知识点:一是人民 群众的概念;二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人民群众是 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 的决定力量;三是方法论,即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了本课的 知识框架,就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原理不难讲,学生也不难理 解,但原理非常宏观,举出合适的例子难度很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所在。说它是难点,就在于原理比较空泛,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书上的例子也不够具体形象,不太符合学生感性思维理解的需要。同时这是高三一轮复习课程,不能像上新课那样讲得那么详细具 体。所以,如何把抽象的原理具体化、再把具体的事例提升到抽 象概括的高度很难。权衡再三,最终选择了近期的热点事情——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和风靡全球的娱乐界认识韩国鸟叔朴载相……”作为导入,因为时大家熟知的时政信息,同时也较为适合这部分的内容,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过渡到下面的内容也比较自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总的看来,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教学素材时效性强、代表性强,贴近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体现时代气息。例如从导入到讲解人民群众的概念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时,素材就是最近热门时间的主角莫言和鸟叔。 二、较好地体现了五高理想课堂的要求,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本课设计的自学指导环节和误区警示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地得出相关原理,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教师则侧重于进行引导;由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和劝学并上台讲解相应知识点,在争辩及相互纠错中得到正确的认知,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培养和锻炼自己多方面的才能。 三、注意了教材之间的纵横联系和新旧知识的联系。但本节课也有两个缺陷: 一是本节课时间设计上不是很完美,在课室的时钟停止工作的情况下,教师的时间观念有点无法适应,以致于当堂检测时间不足 8 分钟;二是课堂气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学生回答问题 刚开始阶段是有点冷场,特别是学生在对概念理解判断出错之后,虽然到了误区警示内容环节学生积极主动,但就整堂课而言是有 遗憾的。 作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教育需要。历史教学反思 2 今天县教研室到我校进行视导,每科听两节课,我讲了一节,感觉非常一般。一堂课下来后,自己都不知讲了什么,小组怎么 合作的都不清楚。觉得自己非常的失败。 讲完课后,高主任给我们做了点评。首先高主任指出了我们三位历史老师,说我们不积极没有一个人报名参加朝圣学社。确实我有点懒,没有多大的工作热情,对任何事都是得过且过,积极性不高,才使得小组合作不很到位。在合作的过程中还有点流于形式。高主任还指出要想搞好小组合作,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 `,要经过好长时间,这期间还要相互学习,要经常听课,还要有好的小组评价机制。 通过这次讲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虽然小组合作有一定的成效,但还有差距,还需要继续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向优秀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端正教学态度,提高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以实现真正的小组合作。历史教学反思 3 一、在“得”方面: 1、发现学生的历史基础薄弱,及时调整教学重心转向基础教学,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特别注重高中教材和初中教材的衔接,初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及历史理念。 2、发现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能力差,甚至对简单的历史问题都无法理解,至于历史方法、历史解题技巧更是一窍不通,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放慢教学进度,注重对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注重解析历史问题方法得训练,技巧的启发,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服务大多数学生。 3、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的采取 多种教学手段,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及始终保 持浓厚的学习热情;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例如达成某一教学目标时,我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阅读 课本,思考、讨论相关问题,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构建知识网络等。在涉及到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时,则 明确要求学生运

文档评论(0)

158****01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