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气候.pptVIP

世界地理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气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温升高可能是一种大规模的环境灾难,它将使地球上的冰川和冻土融化,海平面会因此而上升,以至淹没大片陆地。全球变暖的影响也可引发热浪、飓风、龙卷风和洪水等,目前全球的干旱和洪水事实上都已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 温室效应——是地球圈层相互作用 的必然和必然要求,即行星大气中 CO2 和水汽等对行星所起的类似玻 璃暖房的作用。 * 第五十四页,共八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第四节 地表环境异常引发的全球性 自然灾害问题 一、全球性自然灾害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 普遍关注 随着世界人口激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性的索取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开发,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染,由此引发了频繁发生的更为严重的自然灾害。(见表) 此外,全球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剧增,城镇等聚落和人类经济活动场所的扩展又使自然灾害袭击的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的趋势(见表)。这就表明,现代社会遭受自然灾害的损失在加大。 * 第五十五页,共八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表1.4.1 20世纪一些重大自然灾害 年份 日 期 国家和地区 事 件 死亡人数 经济损失/ 百万美元 1906 4月18日 美国旧金山 地震 3 000 324 1908 12月28日 意大利Messina 地震 85 926 116 1920 12月18日 中国甘肃 地震 235 000 —— 1923 1月9日 日本东京 地震 142 800 2 800 1931 7-8月 中国长江 洪水 140 000 —— 1935 5月30日 巴基斯坦Quetta 地震 35 000 25 1942 10月16日 印度和孟加拉 龙卷风 61 000 —— 1953 2月 英国 风暴潮 1 932 3 000 1970 11月12日 孟加拉 台风 300 000 63 1970 5月31日 秘鲁 地震,滑坡 67 000 550 1976 7月28日 中国唐山 地震 240 000 5 600 1988 12月7日 亚美尼亚 地震 25 000 14 000 1991 4月29—30日 孟加拉 台风 139 000 3 000 1994 1月17日 美国北岭 地震 61 44 000 1995 1月17日 日本阪神 地震 6 348 100 000 1998 5—9月 中国长江 洪水 3 650 30 000 1998 11月初 洪都拉斯 热带风暴 9 200 5 500 1999 8月17日 土耳其 地震 17 000 13 000 1999 9月20日 中国台湾 地震 2 400 11 000 资料来源:陈顺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和活动构造研究.第四纪研究,2001,21(4):315 * 第五十六页,共八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表1.4.2 20世纪后50年,每10年重大自然灾害统计 年 份 灾害数/件 经济损失/亿美元 1950 - 1959 20 385 1960 - 1969 27 690 1970 - 1979 47 1 242 1980 - 1989 63 1 929 1990 - 1999 82 5 358 资料来源:陈颙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和活动构造研究.第四纪研究,2001,21(4):315 关于全球性灾害发生的背景及其成因,有的学者认为:一是因全球气候变暖深刻影响致灾因子的长期变化趋势;二是由于人类社会灾害损失增大,抗灾能力相对下降的结果。作为防灾、减灾的对策,国际上得到广泛承认的灾害响应理论认为:区域灾害是人类居住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的不平衡所造成的,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人类活动(管理和规划)才能得到改善。 * 第五十七页,共八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灾害的形成是致灾因子对承灾体作用的结果,故没有 致灾因子就没有灾害。国际上对致灾因子的分类,一般是 首先划分成自然致灾因子与人为致灾因子,然后根据致灾 因子产生的环境进一步划分为: 岩石圈所产生的致灾因子——火山、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大气圈、水圈所产生的致灾因子——台风、暴雨、风暴潮、海啸、洪水、干旱等; 生物圈所产生的致灾因子——病害、虫害等; 来自地外的致灾因子——太阳耀斑爆发、太阳磁场变化、太阳黑子增多、陨石撞 击地球等。 * 第五十八页,共八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火山灾害

文档评论(0)

努力奋斗的小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