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句的公式.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喻句的公式 【篇一:比喻句的公式】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 回复:语文答题公式 句子含义的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 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 可以了.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 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记叙:交待背景,为写下文作铺垫 说明:详细清楚地交代了... 科学准确地介绍了... 抒情:直抒胸臆,抒发了...的情感,表达了...的观点 描写:a 人物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的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b 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 于景, 烘托...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性格 c 心理描写:细致的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变化 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 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 出、更鲜明.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 力. (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对比: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借代: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 设问: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 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 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 问、引用、反语、反复.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 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 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 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 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 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 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 (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 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 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 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 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 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 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

文档评论(0)

mph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谭台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CY11Y3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