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辩论赛注意事项与技巧
在我们准备辩论赛辩词时,我们还得先了解一些常用的注意事项与技巧。下面是橙子搜集整理的辩论赛注意事项与技巧,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辩论赛栏目!
一、论赛应该注意的 9 大事项:
1、辩手必须熟悉辩论的规则,
2、自我展示方面力求创新,展现队伍的整体性
3、环节的发掘。比如说对于剩余时间的安排。
4、辩位安排:一辩求稳、语言有震撼力。对整场辩论赛观点的把握能力强。二、三辩要求现场应变能力、语言的及时组织能力以及对观点的把握能力强;四辩是为整场辩论赛画上一个圆满句号的人。要求有思想、有高度、有热情,能够在情感上带动评委、观众。
一是听,听对方的破绽,在总结陈词中要大说特说。二是补,对我方的失误做必要的补充。
三是临场要察颜观色。
四是要有精彩的结尾语来打动评委。
5、脱稿,只有脱稿时的语言才有感染力,顺势而上、随感而发。(附:辩论赛准备的纸条一般用法:记录现场的东西;〈2〉纪录较长的引用案例;〈3〉纪录引用数据准备充分)。
6、注意场上的整体配合:(辩论赛的输赢不是仅看个人表现的好
1 / 8
坏。它也是对辩手默契的考验。) 7、辩论技巧
、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辩论赛的辩题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谁对谁错。看的是谁的语言更有说服力。恰当而又丰富的肢体语言更能增加你的说服力。
、自由辩论阶段经典常用语的使用:自由辩论阶段是整场辩论赛的高潮。每个辩手的语言简短精练而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给观众和评委的思考时间也相对减少了,例如:对方辩友显然已经跑题了。对方辩友为什么故意逃避我方问题呢?是不是已经同意我方观点了呢? 等经典常用语要时常用上。
避免队内在场上的提示,因为这是一个否定性的提示,一提示就表示你否定他。
注意抓重点抓内容:辩论赛毕竟不是表演,它看的还是你的语言是否有说服力而不是看你的声势有多大。
避免硬伤(1、形式硬伤,包括超时、自由辩论时连续发言等;2、观点硬伤,千万避免绝对化。3、注意礼貌问题:辩论不是吵架,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控制,注意自己的风度问题。不要进行人身攻击。4、注意规则问题(尤其新手)。)
8、内容要破题立论。确立突出自己的优势空间。拥有自己的套路,紧围辩题。
9、攻辩应对的技巧
2 / 8
、求新。新要新在观点上不能是逻辑上的新,因为求新既要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又要让观众容易接受,逻辑上的新不容易让人在短时间上接受
、.对于对手抛出的问题,可以相互的推,没必要用一个绝对的答案回答
任何观点对双方都是有用的,看你如何运用
4.)抓对方的漏洞要抓准!不能主观的去猜测对方
5.)举例子有学问。要举哪些例子,怎样举才有攻击性
准备要充分。
要认真听取对方辩手的发言抓住其漏洞,不要死缠着一个问题不放,不要完全去攻对方的话题,主要要让对方对自己的话题无话可说。如果你提出一个问题,对方答不上来转化话题,他们分数就很快下去了。有一个细节就是你们要有礼貌,不要大吵大闹。记得向观众和评委以及对方辩手问好!非常敏锐的找出对方一辩陈词的漏洞给予直接打击影响其后全队的发挥.要直观的将其逻辑体系漏洞进行的归谬及反证,使其无法依照一辩陈词展开后续铺陈,防止对手在陈词中偷换辩题混淆概念 将之引导到对己方有利的交锋点上来
规范发言是一场辩论赛的基础,没有规范发言,自由辩论无从展开,辩手的演讲水平、形
象风度也能在规范发言中得以充分体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本方的逻辑说清楚,使本方处于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
3 / 8
二、辩论赛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 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 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