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沅大学恒解.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古本一卷,《小戴记》存之,自汉以来,更有单行之本,自二程子兄 弟倡为窜易,朱子以后,改窜者宜多。今遵钦定《礼记义疏》中《大学》古本 释之,以存圣人之旧。 第一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注释】大学:成人之学。 明明:明而又明,不息其功也。 德:天之理 而人得之故曰德,本至虚。 明者,《大学》教人明之以复其初,亲爱而体之 也。民无异性,学者亲而体之,乃有以周知乎人情。止:止其所而不动也。 至 善:人身太极之所,即宥密也。大学之道,教人日明明其德而体察人情,以博 其理。其用功之始,则在於止至善。 【原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 能得。 【注释】申言止至善之故。心易动而性本虚明,知所止之地而止之,则心 存而理聚,性定而不摇。定久而后至静不纷,静久而后形神安泰。安则道心渐 明,可以筹度事理,故能虑。虑则审慎之意得,得其理,凡理皆统於明德者 也。 1 【原文】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承上而言凡物皆有本末,为事必有终始。知止者,非寂守而遗事 物也。先知止,心则静可生明,事物易明其理,可以近道。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 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 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治:平声。承上先后而推论之,由天下之远递反溯之,而及於致 知。盖学必先知而后能行,然致知必先格物。格物即知止时之实功,以此足上 文知所先之义也。意:心之动机。 诚:不欺也。 致知:推致其好善恶恶之 明。 物:物欲。孟子曰:“物,交物者也。” 格:扞御意。《书》曰:“格 其非心。”司马温公曰:“扞也。”张子曰:“去也。” 【原文】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释】即上文而正言其义。私净而后理明,故知至。知至而后不肯为 恶,故意诚。诚於为善而后渐化其气质之偏,故心正。心者,身之主。身者, 家之主也。家之教通於国,国通於天下,理一而功用不同耳。 2 【原文】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注释】承上言明明德以及於天下,其序不一,要皆统於修身,身修则德 明矣。贵贱一理,故学亦无二。 【原文】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 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注释】身,本也,身外之理为末。身不修,无以端本,而末何以治焉? 盖天下事物之理皆本身而推。不知修身,则五性、五伦身内天理之事反不知 行,其所厚者薄 矣。而欲凡事物之来,能以天理行之,不失於薄,未之有也! 此谓知修身,即为知本,即为知之至。前言“知所先后”者如此.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以存古圣教人之法也。其下五章,则曾 子发明孔子未尽之意,而以“诚意”为要功。又析“心”与“意”之别、 “诚”与“正”之所以不同,及乎家国天下措施之实。 【贯解】夫子曰:“古人七岁而从事小学,既有以养其庄敬和平之本,十 五而从事大学,乃从事乎成己成物之大。”顾《大学》之教,必自君相持其 纲,然后教化大 行,而人心易正。今者,世教衰微,大学之道久不讲矣!然古 制犹可言焉。古者,大学之道其要在“明明德”。盖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五常之 性,粹然者一太极之体, 我固有之,故称为德,本虚明者也。第有生之初,所 3 禀气质有厚薄、清浊之殊;有生以后,习俗变化,有善恶、是非之异,而德因 以不明。圣人示人以学,惟欲人内 外兼修,明而又明,以化其气质之偏、去其 物欲之弊,全虚明本体而已。然非寂守此心,便以为明理。理散见於天下,天 下人之性犹己之性也。而天下人之境遇、情

文档评论(0)

聚好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公司能够提供如下服务:办公文档整理、试卷、文档转换。

认证主体鹤壁市淇滨区聚好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0611MA40H8BL0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