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脉诊PPT精选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1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细脉 【脉象特征】 脉细如线, 应指明显。 理解: 脉道狭小, 指感清晰明 显,按之不 绝。 * 【临床意义】 多见于气血两虚、湿邪为病。 【脉理分析】 营血亏,无以充脉则细;气不足,无以鼓脉必软。 湿遏脉道则细且缓。故细脉不得概言为虚。 * (三)代脉 【脉象特征】 脉来一止, 止有定数, 良久方来。 理解: 歇止有规律, 时间长, 伴有脉形、 脉力不匀 * 【临床意义】 见于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 仆损伤等病证。 【脉理分析】 脏气衰微,或突然惊恐,或跌仆损伤,气滞血瘀,均可致脉气不续,而致脉有歇止。 * (四)微脉 【脉象特征】 极细极软, 按之欲绝, 若有若无 【临床意义】 多为阴阳气血虚 甚,鼓动无力所 致。久病见之为正 气将绝,新病见之 为阳气暴脱。 * (五)短脉 【脉象特征】 首尾俱短, 不能满部。 短脉是指脉来 觉短于常度。 * 【临床意义】 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气虚不足,无力鼓励血行,故脉短而无力,所谓“短则气病”。 也有因气郁血瘀,或痰滞食积,阻碍脉道,以致脉气不伸而见短脉,但短而有力,故短脉不可概作不足论,应注意脉之有力无力。 * 附:相类脉比较 1、相同点: 虚脉、细脉、微脉、代脉、短脉五者,均以应指无力为特点。 2、不同点: 虚脉:搏之无力按之空豁; 细脉:形小而应指明显,贵在言其形; 微脉:极软极细,贵在言其力; 代脉:歇止而有规则,其律、形、力均不一致。 短脉:指脉来觉短于常度,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 《脉简补义》说:“久伏至脱”, 指出伏脉是疾病深重或恶化的一种标志。危重病证的伏脉,往往两手寸口脉同时潜伏,甚或太溪和趺阳脉都不显现,与血管病变造成的无脉症不同。无脉症往往发生在肢体的某一局部,出现相应肢体无脉,但其他部位的脉象正常。 * (四)牢脉 【脉象特征】 脉形沉而实大弦长,轻取中取均不应,沉取始得坚着不移,亦称沉弦实脉。 【临床意义】 由阴寒内积,阳气沉潜所致,多见于阴寒内盛,疝气癥瘕之实证。 * 附:相类脉比较 1、相同点: 沉脉、弱脉、伏脉、牢脉四者均有轻取不应,脉位较深之特点。 2、不同点: 沉脉重按始得; 弱脉极软而沉细; 伏脉更深于沉,紧贴于骨; 牢脉沉取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 三、迟脉类 (迟、缓、涩、结) * (一)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缓慢,一息不足 四至。 理解: 60次/分以下 * 【临床意义】 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脉理分析】 寒盛而阳失宣通或阳虚而失于温运,则脉来怠慢。 然而热结而气机不通,脉亦见迟。 * * (二)涩脉 【脉象特征】 形细而行迟, 往来艰涩不畅, 脉势不匀 理解: 形细,流畅度 低,脉形、脉 律、脉力不匀 * 【临床意义】 多见于气滞、血瘀、痰食内停和精伤、血少。 【脉理分析 】 精血衰少,脉失濡润,故脉气往来不利,见脉涩无力; 气滞血瘀,痰食胶固,脉道不畅,血行受阻,见涩而无力。 * * (三)结脉 【脉象特征】 脉来缓慢, 时有中止, 止无定数。 * 【临床意义】 多见于阴寒气结、寒痰血瘀,亦可见于气血虚衰。 【脉理分析】 气血痰食,滞而不散,或寒邪过盛,心阳受阻,均可致脉气不通,故见迟缓中止。 * * (四)缓脉 【脉象特征】 缓脉有两种意义: 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每分钟60~70次),可见于正常人。亦称为平缓脉,是脉有胃气的一种表现。周学霆曰:“缓即为有神也”,即指平脉缓和之象。 二是脉势纵缓,缓怠无力。王冰曰:缓谓纵缓,非动之迟缓也。???? * 【临床意义】 多由脾虚,气血不足,血脉失充,鼓动无力,或为湿邪困阻,阳气受遏,血行缓怠所致。 * * 附:相类脉比较 1、相同点: 迟脉、缓脉、涩脉、结脉四者脉率均小于一息五至。 2、不同点: 迟脉一息不足四至; 缓脉一息四至(稍快于迟); 涩脉脉势艰难,往来不利; 结脉脉缓而有中止。 * 四、数脉类 (数脉、疾脉、促脉、动脉) * (一)数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促, 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 理解: 90~130次/分 * 【临床意义】 多见于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亦可见于里虚证。 【脉理分析】 邪热亢盛,或阴虚内热,均可使血流加速而见数脉。 * * (二)促脉 【脉象特征】

文档评论(0)

180****2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