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热带、亚热带太平洋和南印度洋束毛藻的大尺度分布研究.docVIP

【doc】热带、亚热带太平洋和南印度洋束毛藻的大尺度分布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oc】热带、亚热带太平洋和南印度洋束毛藻的大尺度分布研究 热带、亚热带太平洋和南印度洋束毛藻的大 尺度分布研究 第32卷第4期 2010年7月 海洋 ACTAOCEAN0LOGICASINICA VoI.32.NO.4 July2010 热带,亚热带太平洋和南印度洋 束毛藻的大尺度分布研究 张东声.,王春生,王小谷,刘镇盛,高晓辉 (1.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2.浙 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摘要:利用2008年大洋环球航次,研究了热带,亚热带太平洋和南印度洋中束毛藻丰度的大尺度 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亚热带西北太平洋和热带东南亚海域束毛藻藻丝平均丰度较高,分别为 25.2×1O.和33.3×10.m,在热带中太平洋,热带东太平洋和南印度洋束毛藻平均丰度较低,分 别为1.76×10.,0.87×10.和1.52×10.m,.各海区束毛藻丰度与水温无明显相关关系.总叶 绿素a的分布特征与束毛藻不同,在太平洋呈西低,东高,在热带东南亚海域较高而在南印度洋较 低,从总叶绿素a的粒级结构看,微微型浮游植物(O.2,2m)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微型浮游植 物(2,20m),小型浮游植物(gt;20m)所占比重最低.各海区束毛藻对总叶绿素a贡 献的比例 不同,在亚热带西北太平洋和热带东南亚海域较高,分别占总叶绿素a的7.79和 3.92,在热带 中太平洋,热带东太平洋和南印度洋占总叶绿素a的比例较低,均低于1.在亚热带 西北太平洋 束毛藻固氮占真光层总新氮输入量的比例较高,这是该海域新氮的重要来源之一, 而在热带中太平 洋和热带东太平洋束毛藻固氮对真光层新氮的贡献比例则很低. 关键词:束毛藻;叶绿素a;固氮;大尺度分布 中图分类号:Q178.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3-4193(2010)04—0148—07 1引言 束毛藻(Trichodesmium)是一类无异型细胞的 丝状海洋蓝藻,通常以多藻丝汇聚成群体,排列成纺 锤状或放射状,有时也以单个藻丝存在,大量繁殖时 形成赤潮].束毛藻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大洋 的真光层中,这类海域通常具有水温高,水团相对稳 定,营养盐浓度低,光照强,层化现象明显等特点]. 束毛藻是热带,亚热带大洋的主要固氮生物,它能够 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固氮,将大气中的氮气转换为浮 游植物所需要的化合态氮(NH),保守估计其固氮 量约为80Mt/a【3],是这一类海域新氮的重要来源 和新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__4].此外,束毛藻固氮不 仅能够减弱寡营养海域氮营养对初级生产力的限 制,还有利于促进海洋对大气温室气体CO的吸收, 改善地球气候条件. 尽管束毛藻在热带,亚热带海洋生态系统和海 洋氮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受采样等研究条件的 限制,对束毛藻大尺度分布的报道不多,这严重限制 我们对束毛藻在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中的作用进行全面的评价.本文研究了热带,亚热 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束毛藻的大尺度分布特征,对比 了不同海域束毛藻丰度的差异,结合各海域环境特 征探讨了影响束毛藻分布的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填 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为深入探讨束毛藻在海洋氮 循环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收稿日期:2009一lO28;修订日期:2Ol0-0312. 基金项目: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专项基金资助项目(DYXM一1I501—3—01;DYXM-i15—01—3—02);国家海洋局青年基金(20081lg);国 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JGO724). 作者简介:张东声(198O一),男,山东东青岛市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洋生态学研究.E-mail:dszhang7@163.corn 4期张东声等:热带,亚热带太平洋和南印度洋束毛藻的大尺度分布研究149 2研究海域和方法 2.1研究海域 2007--2008年利用大洋一号调查船环球大 洋考察航次期间采集表层水样品和部分垂直水柱样 品.在研究海域共设88个采样站位,把该海区划分 为5个部分:亚热带西北太平洋(NWSP,20., 21.N,121.,156.E),共设13个站;热带中太平洋 (CTP,7.,1O.N,155.,159.W),共设20个站;热带 东太平洋(ETP,3.,7.N,84.,143.w),共设21个 站;热带东南亚海域(TSAS,l1.,9.S,100.,112.E), 共设7个站;南印度洋(SIO,10.,37.S,52., 97.E),共设22个站.具体采样站位如图1 所示. 4060~80~100.120o140.160.E180.W

文档评论(0)

ryao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