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Z_T 052-2014自然灾避灾点管理规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91, 040, 10A 16备案号:46606—2014MZ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行业标准MZ/T 052—2014自然灾害避灾点管理规范Specification for management of natural disasters emergency shelter2014-07-07发布2014-07-07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发布325 MZ/T 052201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减灾教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7)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民政厅、民政部教灾司、温州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万荷、衰国军、添安平、许胜、肖鑫林艳、刘灵。326 MZ/T 052—2014自然灾害避灾点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自然灾害避灾点设置、日常管理以及应急管理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民政部门对自然灾害避灾点设置、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经城乡规划选定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设计、建设或改造宜参照GB/T21734。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目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21734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避灾点emergency shelter为遭受自然灾害或胁或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影响的人员提供应急避护和基本生活保障的场所,3. 2避灾人员evacuated victims受暴雨、洪涝、风霍、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威胁或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影响·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的人员,4避灾点的设置4. 1场地和建筑要求4, 1. 1避灾点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场增地安全性要求,综合考虑地形、地费、气象、水文、地质等条件,应避开地震断裂带和可能造受泥石流、山体消坡、洪涝等自然灾害威膝的区域或地段。4.1.2避灾点应考虑其所在区域的公共设施状况和避灾人员数量,遵循交通便利、方便转移的原则,科学合理布局,其允许容纳的避灾人员数量按人均面积不小于2m计算,4.1.3避灾点应有方便寇灾人员进出通道,其中主干道的有效宽度应不小于4m.次干道的有效宽度应不小于2m。4.1.4通灾点主体建筑一股应为钢筋混土或解结构,其主体建筑安全距离应符合GB50016—2014规定的范围,327 MZ/T 052—20144.2现有建筑物利用要求4.2.1避灾点应优先利用其所在区域内的现有人防工程、体育馆、影剧院、会场、学校、社会福利设施、村办公楼、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公共建筑物.并对这些建筑物进行改造利用·使之具备较好的防灾避险功能。4.2.2现有建筑物改扩建前应进行房屋质量和抗震设防能力鉴定·必要时应进行加固,符合《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后方可选作避灾点。4.3基本设置要求4.3,1避灾点应在醒目位置设置现范统一的避灾点标识铭牌、进出路线指示牌和消防安全疏散通道标志。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进出路线的标识标志还应具有夜间指示功能,4.3.2避灾点应设置值班室、避灾人员宿舍、物资储备间等场所,规模较大和有条件的避灾点应设置办公室、男(女)体息室、特殊人员体息室、厨房、卫生间、临时医疗点和教灾物资仓库等场所。4.3.3避灾点应设置公厕设施原则上每100人不少于2个周位,且应男女分设,必要时也可采用移动式简易厕所替代。4.3.4避灾点应具备良好的给排水条件,满足给排水要求,提供生活饮用水保障,且应符合GB5749,4.3.5避灾点应配备必要的辅助照明设施,如应急灯等,高寒地区还应有一定数量的取暖设备。4. 3. 6避灾点应张贴悬捷避灾点管理制度、避灾人员守则和防灾减灾宜传资料等,5日常管理5.1组织管理5. 1. 1避灾点应建立统一指挥、综合协调的组织机构,具备必要的通信条件,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并将其姓名和联系电话予以公布,5.1.2避灾点管理人员可聘请专职人员担任,也可由当地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兼任,原则上每50名避灾人员至少安排1名管理人员,必要时还应配备医疗、公安(治安)人员。5.1.3避灾点应主动接收志愿者队伍,特别是鼓励避灾人员参与避灾点管理服务工作,并实行统-管理。5.2安全管理5.2.1避灾点应符合基本的消防安全要求,其主体建筑、电线电路、消防设施等要定期检查维护,并予以记录,具体参见GB50016—2014,5.2.2避灾点应规范内部安全设施,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语.防止避灾人员发生人身意外伤害。5.3物资管理避灾点应储备足量的床铺、被、食品、饮用水、日常品等基本生活物资,必要时也可与附近的饭店、5.4预案管理针对当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