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_T 369-2002(2013)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指标.pdf

DB33_T 369-2002(2013)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指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B33浙江省地标准DB33/T3692002(2013)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指标Economic threshold of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2002-06-07发布2002-06-28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3692002前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是由灰飞氢传毒发生的水稻病霉病,治氢防矮是水稍鼎条矮缩病防治的重要技术措施:为了推行达标用药提高综合治理水平,特制订水霜黑条矮缩病防治指标,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编写。.i.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的附录,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革单位:临海市植物保护站、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研究所、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台州市梳保站、温州市病虫测报站、苍南县农业局植保站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恩国、陈声祥、蒋学辉注华弟、李宝福、季仲埋、符明龙等。 DB33/↓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指标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照条矮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防治指标。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器条矮缩病介体灰飞虱的防治。术语和定义2. 1介体昆虫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介体昆虫灰飞虱Laodelph流行的水霜病毒病。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最有效的措施是防治灰飞虱2. 2经济允许损失水平指人们可以允许的作物产量、质量受害而引起经济损失水平,-般以防治后的期望效益与防治费用相等时的经济损失量或损失率作为经济损失水平,本标准考虑到产出必须大于投人的经济学原则及生态效益,以高于防治费用的一倍作为期望效益,允许产量损失承平为2.0%~3.0%,2. 3经济损害允许密度指与经济允许损失水平相对应的传毒介体灰飞虱有效虫量,2. 4有效虫量指携带并能传播水霜黑条矮缩病病毒的灰飞虱数量,简称带毒虫量,有效虫量=灰飞虱(成若虫数量×带毒率%灰飞虱带毒率生物测定和相关模型预测方法见附录A.附录B2. 5防治指标防治指标,又称经济阔值、防治阅值,为侵人霜苗的有效传毒虫盘,已达到必需杀灭的标准,以防止其传毒致病所造成的损失超过经济允许水平,2. 6危零案系调查危害丛、株数占总调查丛、数的百分率2. 7防治适期指水稻易受黑条矮缩病病毒侵染的敏感生育期,正遇到带毒灰飞氢从毒源寄主迁人传毒期,即水稻的感病生育期,为秧苗1叶期至分奠末期,此时是预防外来飞鼠带毒虫迁人传病的适期,为防治适期。1 防治指标3.1经济允许损失水平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经济允许损失水平(EIL)可按下式求取。从产出必须大于投入的经济学原则及生态和社会效益综合考虑,以高于防治费用的一倍作为期望效益,允许产量损失率为2.0%~3.0%,EIL :C.p式中;C-防治成本F.校正系数(效益因子)稻谷市场价格:3E防治效果Y-每亩(667m*)稻谷产量3. 2防治指标在确定经济允许损失水平的基础上,根据水稻狭田、本田初期灰飞虱有效虫盘与黑条矮缩病株发病率和产量损失率关系式(附录D),综合制订防治指标模式如下:S·RT. V武中,一防治指标(头/m)S-单位面积上的秩苗数(株/m*)(均为主墓,分募不计)发病率(%).T每头带毒虫所传病的苗数(株/头)(一般秧田T=6)V—灰飞甄带毒率(%)杂交霜的秧苗数以种苗数(即主基和所在分案均为1个)计算,其防治指标(每m缺苗上允许侵人的带毒虫量)要比常规稻低。实施规则4. 1防治策略采取治麦保箱,治早稽穗期保晚稻秧田,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治策略。抓住秧苗期和本田初期关键环节,科学选用对口药剂,持续控制传毒危害。4:2策略性防治在发病稳定期开展田间病情调查,每类型查3~5-块田,每块田查1000株或500丛,当查到小麦株发病率4.0%,早稻株发病率2.0%,且灰飞虱虫口密度较大时,应在小麦或早稻穗期防治一次,控制灰飞虱发生数量。4.3秧苗期和本田初期防治4:3.1防治适期与防治对象田确定秧苗期2叶期至本田移载后20天左右为防治适期。根据霜作、品种、生育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查3块田,田每块田查5点,每点0.15m,本围每块田查50丛,计算灰飞虱虫口密度。当查到灰飞虱有效虫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即用药防治,4.3.2药剂防治方法治虱防矮药剂一般要求击例快、杀伤力强、高效低毒,可用10%吡虫咪可湿性粉剂,每667m*15~20克加水45公斤喷雾防治。4:°3. 3防治质量 DB33/T3692002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关键是在于灰飞虱带毒虫迁移盛期对处于传毒敏感期的秧苗进行喷药保护。在灰飞鼠发生量大、迁移持续时间长,应连续防治3~4次,每次间隔4~5天;秧田和本田初期的防治次数根据防治指标确定,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必需防治,喷药时要求做到药量恰当,喷募器要有足够的压力,施药方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