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25.200J 36备案号:24493—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 8491.32008代替 JB/T 8491.3—1996机床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第3部分:感应淬火、回火Technical requirement heat treatment for machine tool parts- Part 3: Induction hardening and tempering2008-06-04 发布2008-1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 8491.3--2008目次前言1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外观质量表面硬度45有效硬化层深度。淬硬区、软带或未淬区的部位与尺寸显微组织,畸变.8验收规则图 1槽、孔附近和零件端部的软带或未淬区的宽度..图2阶梯处的环形软带或未淬区宽度.图3淬硬层下部有孔,硬区的软带或未淬区宽度.图4:接头处的软带或未淬区宽度,图 5相邻轴颈周围的环形软带或未淬区宽度。图6在相交面的软带或未淬区宽度,图7深孔与锥孔接头处的环形软带或未淬区宽度..图8轴向的软带或未淬区宽度。表1有效硬化层深度极限偏差表 22有效硬化层的深度一致性表3阶梯轴阶梯处软带宽度,表 4硬区接头处软带宽度
JB/T 8491.3--2008前言JB/T8491《机床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分为五个部分:一第1部分:退火、正火、调质;一第2部分:淬火、回火;-第3部分:感应淬火、回火;-第4部分: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一第5部分:渗氮、氮碳共渗。本部分为JB/T8491的第3部分。本部分代替JB/T8491.3一1996《机床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感应淬火、回火》。本部分与JB/T8491.3-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规范并标出了封面的各种信息;调整并填充了“前言”中的相关要素;规范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导语,修改了相关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同时对采标项目作了标记(见规范性引用文件及7.1);增加了“4.2表面硬度50HRC的重要零件,单件表面硬度的一致性应≤4HRC。”;-原4.2条移为4.3;一增加了表题、图题;-将5.3改为:“按GB/T5617规定的方法,在零件或模拟试样上测量有效硬化层深度。”;()“一,,,“,将7.5改为:“按GB/T13298规定的方法,在零件有代表性的部位或模拟试样上检验显微组织。”;将“变形”均改为“畸变”(见第8章、8.1、8.2、9.2)。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机床研究所、北京莫泊特热处理技术有限公司。本部分起草人:高仰之、姜椿年、李志敏。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JB/T 54216-1994;-JB/T 8491.3---1996.1I
JB/T 8491.3—2008机床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第3部分:感应淬火、回火1范围JB/T 8491的本部分规定了金属切削机床零件(以下简称零件)感应淬火、回火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与验收规则。本部分适用于经感应加热淬火、回火处理的结构钢、工具钢、轴承钢等零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849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230.1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R) [ISO 6508-1: 1999 Metallic materials-Rockwell hardness test --- Part 1: Test method (scales A、 B.C、D、E、F、G、H、K、N、T),MODJGB/T5617钢的感应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5617—2005,ISO3754:1976, NEQ)GB/T13298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JB/T1255一2001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JB/T 9204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3'外观质量3.1零件的表面应清洁,不允许有裂纹、烧伤、锈蚀和碰伤等缺陷。3.2检验外观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观察,必要时可采用浸油喷沙法或无损检测法检验裂纹。4表面硬度4.1零件的表面硬度应符合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规定。表面硬度偏差般为HRC。4.2表面硬度50HRC的重要零件,单件表面硬度的一致性应≤4HRC。4.3检验硬度应按GB/T 230.1规定的方法在零件有代表性的工作表面上测量。当不宜采用规定的方法时,也可采用其他硬度试验方法。5有效硬化层深度5.1零件的有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JB 10231.14-2002刀具产品检测方法 第14部分:键槽铣刀.pdf
- DB37_T 3139-2018公路水路行业企业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pdf
- JBT 6294-1992农业拖拉机型式检验规程.pdf
- DB37_T 3424-2018园林废弃物堆肥发酵技术规范.pdf
- HJ 73-2001水质 丙烯晴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pdf
- CH_T 1022-2010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pdf
- JR_T 0111-2014证券期货业数据通信协议应用指南.pdf
- JG 5117-1999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用销轴.pdf
- FZ_T 10016-2011纺织上浆用聚丙烯酸类浆料试验方法 不挥发物含量测定.pdf
- LYT 1461-2008热磨机磨片技术条件.pdf
- JB_T 13614-2018饲料机械 永磁筒式磁选机.pdf
- DL_T 1686-2017六氟化硫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导则.pdf
- GY_T 276-2013电影院票务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pdf
- JT_T 1391-2021CN客车自动破窗装置.pdf
- FZ_T 71008-2019半精纺毛针织纱线.pdf
- DL_T 1144-2012火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程.pdf
- MTT 937-2005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仪通用技术条件.pdf
- DB33_T 2010-2016车用汽油(浙Ⅵ).pdf
- NB_T 10687-2021CN高原用高地震烈度条件高压直流设备选型检验规范.pdf
- DB37_T 3136-2018环氧丙烷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