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课堂实录.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课堂实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品析先贤哲思,传承优秀文化”。在进入文本学习之前,请大家先看看孔子学琴这则小故事(投影),你会有何感悟?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学新曲)。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技巧)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情感)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师襄子)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师襄子辟席再拜…… (《史记·孔子世家》)生:我看到了孔子刻苦好学、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生:我觉得孔子是一个做事非常认真、严谨的人。 师:同学们通过积极的讨论,知道了孔子求学严谨、刻苦好学的精神。他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学们,跟随这样的先贤研习他的思想,你心动了吗?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二、研习文本内容活动一:内容初探。 师:请同学们依照表格,研读文本,归纳主要内容,提炼核心概念,分析论证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表格的填写,归纳出每章的主要内容、核心概念及论证方法,表格的填写除了方便我们直观地学习知识之外,也为后续的归纳、探讨奠定了基础。下面,我们来重点比对一下“核心概念”一栏,看看《〈论语〉十二章》主要论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我看到有关于学习和“仁”的论述。 生:我看到有论述君子品行的。 生:我发现最后一则是在论述《诗经》的功能作用。 师:非常好!大家通过“核心概念”这一栏的比对可发现,《〈论语〉十二章》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好学、君子、仁教及《诗经》作用。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活动二——悟先贤哲思。 三、在研讨中感悟先贤哲思 活动二:悟先贤哲思。 (一)好学篇(第一、三、五、八章) 师:请大家大声诵读一、三、五、八章,它们都与学习有关,那么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 生:第一章中,孔子提出君子要好学。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也就是他说的“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然后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注意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虚心求教,及时匡正我们自身的行为。 生:第三章中,孔子用略显夸张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学习的渴望之情。他说早晨得知真理,当晚死去都可以,表达了他对“道”的执着追寻。“道”我认为可以理解为他的社会理想,他的政治追求,为了追寻到目标,他甚至可以用生命去换取。 这种精神很感人!这让我想到了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所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坚持理想目标的人是可以逆天改命的! 生:第五章中,孔子提出了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人,有做得比自己好的,就要去反省自身的做法有没有什么不妥之处,然后及时去改正。可见,孔子强调学习是无处不在的,学习是提高自己修养的很好的途径。 生:我理解的第八章,是孔子在说做学问是要坚持的,不能半途而废! 师:大家的讨论很热烈,感悟也很独到,刚才发言的同学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准确且深入。大家除了谈到不追求物质享受,注重内在提升外,甚至还引用了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话来阐明进退成败靠自己的道理。那么,老师再给同学们提供另外一个思路:孔子本人是如何践行“言传身教”的呢?让我们来读一读下面的内容(投影)。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 师:通过以上两个文段,我们发现,孔子并非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冰冷说教的圣人,而是活力满满、富有人间烟火气的可爱又可亲的长者啊!孔子还告诉弟子子路,如果不好学,会有怎样的结果(投影)——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弊病)矣乎?” 对曰:“未也。” “居(坐)!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受人愚弄);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放荡不羁);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害人害己);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说话尖刻);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闯祸);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狂妄)。” 师:孔子在教育弟子及阐明自己主张上的确是不遗余力的。我们能否做到“日三省吾身”?看来,我们确实要“就有道而正焉”且“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些有才艺的人、有道德的人、有抱负的人,皆可称为“君子”。那么,君子何为? 我们接下来进入“君子篇”的研讨。 (二)君子篇(第一、四、六章) 师: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社会,贵族传统正在崩溃。他将君子分为身份君子和道德君子。身份君子是贵族社会的成员,按照血统关系组成,处于社会高端,大富大贵,有身份,有地位。道德君子是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一种新兴的力量,他们不但比当时的贵族更有知识,还有贵族不具备的底层经历。 师:孔子即“道德君子”之代表。那么,在孔子看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