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2023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药文学源远流长,一方面是因为中药本身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组成部分难免和文 学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经历了数千年的文人的宣传和推进,它形成了自己独 特的文化内涵。推根溯源,中药文学起始于魏晋南北朝,经唐宋的延绵发展而至清朝已 形成大统。 一般来说,中药的取名都有一定的来历和意义。最具有代表性的几类是以形状命名、 以颜色命名、以气味命名、以滋味命名、以季节或者药效命名。此外还有多类,不一而 足。形状命名的比较常见,最典型的就是人参。以颜色命名的我们熟悉的是红花和黄芩。 以气味命名的如木香、沉香和麝香。再者就是以滋味命名的甘草和酸枣仁。季节命名的 首推夏枯草和忍冬。至于药效命名的就更多了,决明子和益母草可作代表。也正是因为 这些名字含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为文人墨客所推崇,并把它们贯之 于诗词、小说、对联、信件甚至笑话中,也因此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中药文 学,其发展到近代自有它的趣味和魅力,更当为世人所关注。 中药文学的发展有古典文学作基础,更有着历代文人墨客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贡献。 作为一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文学,它有着众多的载体。诗词因传颂的方便和社会的普及, 毫无争议地成了它最大的载体。其次,对联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部分,也积累了不 少中药名,并因它的经典而代代相传。信件中的中药名总是含着一种莫名的哀愁和凄美, 像是蕴含了中国文化历史上沉淀的所有情感的宣泄,不仅是爱情,还有友情和亲情。除 此之外,小说中的中药文学也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最著名的是 《红楼梦》所记载的, 我们从中读出的不仅是延续了千余年的中药文化,更是浓浓的人情世俗和文化积淀。 (摘编自于天任 《浅谈中药名的文学味》) 材料二: 众所周知,中药的功能是疗疾养生,有趣的是,由于药名本身具有的深厚人文内涵, 千百年来,文人们巧妙运用药名进行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上形成了独特的 中药文学 , “ ” 成为重要的医学和文学现象。 中药文学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的演进过程,先秦文学作品中的药名,只是作者借以 抒情言志的象征物,作者不一定意识到药名的文学价值。魏晋南北朝以后,由于道教和 试卷第1页,共 10页 医学的发展,药物知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诗人们或通过药性表达登遐成仙的愿望, 或巧借药名抒情写意。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借用药名的表层语义,如王融的《药名诗》, 作者借用 重台 陵泽 石蚕 垣衣 楚衡 神草 夜光 等药名,渲染出一种凄凉惆怅 “ ”“ ”“ ”“ ”“ ”“ ”“ ” 的氛围, 读去不觉 详看始见 ,如盐入水,不着痕迹。二是借用药名的隐喻、象征、 “ ”“ ” 谐音功能,辛弃疾的词 《定风波》、龚自珍的诗 《远志》皆借中药 远志 言志。三是巧 “ ” 借药名,游戏炫才,离合诗就是这种产物,如权德舆的 《药名诗》,其中 有时浪白微风 “ 起,坐钓藤阴不见人 句, 浪白 微风 坐钓 藤阴 本是四个词语,但断开重组,就变 ” “ ”“ ”“ ”“ ” 成 白微 钓藤 两种药名。又如张籍 《答鄱阳客药名诗》: 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 “ ”“ ” “ 半夏枝。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除 半夏 为直接嵌用外,地黄 枝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高中各学科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