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施洞苗族银饰源流考.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黔东南施洞苗族银饰源流考 胡嘉玮 【摘要】施洞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是苗族银饰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结合 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对黔东南施洞苗族银饰源流进行考证得出结论:这是区位、政治、经 济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数额巨大的白银通过清水江的木材贸易进入施洞;施洞因自 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在与外界的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后期的木材贸易中多用“期票” 进行结算,大量白银不再进入流通领域,便在当地苗民手中囤积起来.所以,白银在清水江流域 的囤积是施洞等地区银饰繁荣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期刊名称】《凯里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4)002 【总页数】4 页(P17-20) 【关键词】施洞苗族;银饰;源流 【作者】胡嘉玮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 610101 【正文语种】中 文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据《苗族古歌》记载,苗族与金银结缘甚早。银饰真正进入到苗族社会是在明代。银 饰在苗族内部的分布不均衡,从全国来看,苗族“银饰的数量最多的是黔东南地区,其次 是湘西地区,西部的川、黔、滇苗族地区银饰较为稀少” [1]。黔东南地区并非白银产地, 大量白银是如何进入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施洞苗族地区?处于偏僻之地的施洞小镇何以 成为苗族银饰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本文结合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试对其中源流进行探 究。 施洞在历史上曾被誉为“苗疆一大市会”。施洞又名石洞口,古称石硐口,苗语称为 “ZangxXangx”(掌响) ,“Zangx”意为坝子,“Xangx”意为赶场 ,合起来意思就是 “用来赶场的坝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贸易集市”。施洞能够成为“苗疆一大市 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施洞镇隶属贵州省的台江县。台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 自治州中部,县城驻地距州 府所在地凯里市 48 公里 ,地处东经 108°03′~108°31′ ,北纬 26°24′~26°53′ ,东南与 剑河县交界 ,西南与雷山县相连 ,西邻凯里市,北接黄平县、施秉县 ,全县面积 1206 平 方公里。该县地势西南部高 ,东北部低 ,呈陡降趋势 ,最高海拔 1 980 米 ,最低海拔 455 米 ,相对高差 1 525 米。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 ,气候温和 ,降水丰沛 ,河 流众多。巴拉河、翁你河、翁密河 ,自南向北或向东流淌 ,注入环绕县境北端的清水江。 发源于苗岭山脉的清水江与发源于雷公山的九股河在台江县境内施洞口处交汇。施洞“全 镇北面与施秉县属双井、马号、六合等乡镇隔江相望 ,东南与革东镇接壤 ,南面与老屯乡 交界 ,西与革一乡相邻” [2]。依山傍水 ,江河交汇的施洞镇,是当地苗族世代聚居、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衍生息之地,同时在历史上也是清水江干流上的一大重镇。 (二)“化外之地”得以开辟 清雍正五年(公元 1727 年)之前,包括施洞在内的整个黔南、黔东南地区不受中央管 辖,被清政府认为是“化外之地”,也就是文明地区之外,没有开化的地方。当地苗族民 风剽悍,无土司管辖,被称作“生苗”。明清鼎革之际,其曾趁吴三桂手下将领马宝兵败 之际,大肆抢掠其大炮、火铳等武器。拥有武装力量之后的“生苗”,时常劫掠过往商旅, 骚扰地方,甚至杀戮官吏。当时,官吏、百姓从贵州到湖广等地都要绕道而行 ,不敢从 “生苗”盘踞之地通过。内地罪犯逃窜入生苗之地后,官府也无能为力,只得任其逍遥法 外。明至清雍正前期 ,分布在清水江南岸的施洞、革一、革东等地的苗族,被称为“九股 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