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_T 2966-2017畜禽生态养殖技术导则.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 020. 30B 40DB37山東东省地方标准DB37/T2966—2017畜禽生态养殖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cological farming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2017-06-23发布2017-07-23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 2966—20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畜牧总站、山东农业大学负责起草,山东金秋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莱芜三黑牧业有限公司参与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辉、著翟桂玉、刘栋、姜慧新、曹洪防、贾正国、时连辉、孙淑红、王文文王兆风、曹阳、神安保、仲崇岳、王艳芹、刘俊华。I DB37/T 2966—2017畜禽生态养殖技术导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畜禽生态养殖的原则、主导模式、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等相关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协调并可持续发展的家备、家禽以及特种经济动物的生态化养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26624—2011畜禽养殖污水贮存设施设计要求HJ 574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T8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NY 884—2012生物有机肥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生态养殖根据不同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3. 2养殖废弃物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尿、废草料、冲洗废水、生活污水等。4基本原则畜禽的生态养殖需符合以下原则。4.1资源循环利用畜禽产生的废弃物经无害化处理后,作为其他生物的食物或养分,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1 DB37/T 2966—20174.2生态平衡采用的畜禽养殖模式及技术措施,尽可能保证不破坏现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平衡。4.3环境友好备离养殖废弃物排放以不破坏周边土壤、水体、空气环境等为原则,4.4绿色养殖采取的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应以节能、降耗、减污和保障食品安全目标,达到最少的污染物排放量.4.5因地制宜无论小规模放养还是中大规模集约化畜禽养殖,均应考忠与当地生态环境、人文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5主导模式5.1林下轮牧放养家禽利用林地、果园地开展林下家禽养殖,每1000m地面养殖量不高于500只家禽。山地荒坡生态林下放养,每1000m养殖量控制在60只以内。注意要适时轮牧。5.2稻鸭共作在稻田抛栽水稻10d~14d后,每亩投放15~20日龄地方品种维鸭12~15只。稻田不施农药、化肥,利用其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控制稻田有害生物的危害,并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稻鸭共生期45d~60d,当水稻进入齐穗灌浆期,将鸭赶出稻田,实现稻鸭双丰收5.3养殖场+种植园区根据养殖场年产废弃物量和土地消纳量,建设与养殖场规模相匹配的农作物种植园区,用于消纳和资源化利用养殖场产出的畜禽美便等废弃物,实现种养结合,良性循环。5.4生态循环养殖采取“畜禽-沼气-果(菜、菌、药、花)”、“畜禽-蜥蚓-果(菜)”、“鸡-猪-鱼”等立体养殖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如“畜禽-缅蚓-果(菜)”模式,利用牛粪、猪粪、鸭粪等原料,养殖粪斯蚓,断蚓作为畜禽或者鱼类的食物,暂蚓粪作为果蔬生产的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减少化肥施用,提高水果蔬菜品质。5.5生物发酵床在畜禽舍内铺设一定厚度的垫料,接种复合有益微生物制作成发酵床,在发醇床上饲养畜禽,通过发酵床的垫料和畜禽粪便的协同发酵,实现畜禽类便等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理,消除恶臭,抑制害虫、病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6技术要求2 DB37/T 2966—20176.1废弃物减量化6.1.1小规模散养应结合林下(荒坡地)轮流放牧、稻田养鸭等形式,将畜禽类便等废弃物就地转化利用,控制好养殖规模和放养时间,维持放养环境生态系统稳定。6.1.2规模舍饲养殖场应结合堆肥发醇场、沼气站建设,生产有机肥,采取“猪沼果(菜、菌、药、花)等生态模式,相关技术要求参照HI574,6.1.3在保障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的条件下,可采用生物发酵床等技术,使畜禽粪便在垫料中原位降解.6. 1. 4提倡使用微生物制剂、酶制剂和植物提取液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