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91110备案号:208672007Q 92JC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JC/T1031—2007蒸压加气混凝土模具Mould for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2007-05-29发布2007-1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C/T 1031—2007前言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常州市卓群机板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建都建材设计研究院、常州天元工程机裁有限公司、中国建材装备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营州市成功建材机械有限公司,常州锅炉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左元龙、张思成、徐建平、杨晓冬、张正新、穆惠民。本标准首次发布。
JC/T 1031—2007蒸压加气混凝土模具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蒸压加气混凝土模具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忙存。本标准适用于燕压工艺生产加气混凝土的模具(以下简称模具)。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面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eqvISO2768-2:1989)GB/T 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eqvISO2768-1:1989)GB/T 13306标牌JC/T 402水泥机械涂漆防锈技术条件JC/T 406水泥机包装技术条件JC/T 532建材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3术语、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侧板side plate of mould组成模具框(简称模框)两侧面的组合板件。3. 2端板endplateofmould组成模具框(简称模框)两端面的组合板件。3. 3底板bottomplateofmould在说注预养时作为模具的底,脱模后作为坏体的托板。3. 4侧底板side plate of mould to carry green cake在瓷注预养时作为模具的一侧则面舞板,脱模后作为坏体的托板。3. 5模具的有效宽度effectivewidth of mould指脱模后的还体去掉表皮的宽度。3. 6模具的有效长度effectivelengthofmould指脱模后的坏体去掉表皮的长度。3. 71
JC/T 1031—2007模具的有效深度effectivedepthofmould指脱模后的坏体去掉表皮的高度。产品分类4.1型式模具由模框、底板(或侧底板)等组咸4.2类型4.2.1模框的侧板和端板以铰连联接与底板组合的模具,类型代号为H。4.2.2模耗的侧板和端板以焊缝联接与底板组合的模具,类型代号为G。4.2.3模框的一面侧板、两端板和模底以焊缝联接与侧底板组合的模具,其中底部用滚道的模具,类型代号为GG;底部用行轮的模具,类型代号为GL4.3型号型号表示方法如下:代表模具有效长度(m)代表模具有效宽度(m)代表模具类型代表模具示例1;有效宽度为1.2m、有数长度4.2m、模概的侧板和端板以评缝联接与准板组合的模具,标记为:MG 1.2/4.2(E 1),示例2:有数宽度为1.2m,有效长度为4.2m模具的一雷例板、两端板和模底以焊继联按与侧底板组合,底部用行轮的模具,标记为:MGL 1.2/4.2(见图 2)。注;模具有效深度通营都采用600mm所以在型号中不作表示。4L中1属板;2一端板;3一底板,图1MG型模具示意图4.4规格规格参数见表1。
JC/T 103120071一别底板:3店板;图2MGL型模具示意图表1规格参数单位为意来长度宽度2 1003 3003.9004 2006 0001 0001 20001 500o01 650注;。为常用规格的模具,表内数器为模具长度、宽度的有效尺寸。技术要求5.1基本要求5. 1.1模具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制造。5.1.2图样上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机械加工部位应符合GB/T1804—2000表1中M级;非机械加工部位应符合GB/T1804—2000表1中C级。5.1.3机械加工件的未注形状及位置公差,应符合GB/T1184—1996中k级。5.1.4焊接件的焊接质量应符合JC/T532的规定,其焊接接头的表面质量不低于该标准表2中Ⅱ级要求.。5.2主要零部件和装配要求,5.2.1组成模具内腔的侧板、端板、底板(侧底板、模底的工作表面,平面度为2.5mm,局部为每平方米0.5mm。5.2.2模框与底板以孔和销定位时,孔和销的位置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37T 1429-2009黄瓜集约化嫁接育苗技术规程.pdf
- JT_T 905.4-2014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第4部分:数据交换与共享.pdf
- NB_T 25053-2016核电厂发电机出口断路器技术条件.pdf
- DL 849.5-2004电力设备专用测试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第5部分:振荡波高压发生器.pdf
- GA 425.9-2003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基础技术规范 第9部分:指纹图像数据转换的技术条件.pdf
- JBT 9840.3-1998拖拉机挂车气制动系统分配阀技术条件.pdf
- NB_T 10632-2021CN海上风电场安全性评价技术规程.pdf
- GA_T 1365-2017警用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 网管技术规范.pdf
- EJT 787-1993烧结二氧化铀芯块外形尺寸和粗糙度检验方法.pdf
- MH_T 0052.2-2017民用航空信息系统安全状态评估指南 第2部分:评估方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