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天真超逸淡泊旷达王宠.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真超逸,淡泊旷达 ——王宠 王宠(1494——1933年)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王宠年轻时虽力学求仕,但仕途并不顺利,久仕不第。但他能诗善文,书画尤为知名,号称诗书画“三绝”。王宠和祝允明、文徵明一样,专心书画创作,成就斐然。他人品高雅超旷,风流不羁,为当时的名士,和祝允明、文徵明并称为“吴中三子”。 王宠的书法以楷书和行草见长,其楷书师法虞世南,上溯王羲之和钟繇,以拙取巧,一反唐人紧密严整的常规,追求‘虚和萧散”的境界,得晋人之神韵。这在帖学盛行的明代中叶,是独具慧眼,别具一格的。他的行草宗法智永、王献之,尤得王献之行草之意趣,笔力瘦劲,结构峭拔,收得拢,放得开。 王宠的超人之处在于既知唐人之法,又知晋人之韵,法韵结合,高人一筹。他崇尚王献之的人品和书品,力求达到“萧散洒落”,“天真超逸”的风韵。王宠比文征明早去世26年,他的墓志铭是出自文征明之手。在评论其人品时说:“高朗明洁,口不出猥俗之言,风仪玉立,举止轩揭。”何良俊曾评价王宠:“衡山(文徵明)之后书法当以雅宜(王宠)为第一,盖其书本于大令,兼之人品高旷,故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上。” 传世作品 楷书 《南华真经内七篇》,小楷,1516年,现藏未详。 《雪赋》、《月赋》手卷,小楷,1526年,现藏未详。 《游包山集》,小楷,1527年,现藏上海博物馆。 行草书 《千字文》,草书,1527年,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太白古风诗九首》,草书,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1520年,王宠游昆陵包山,曾任游诗数首,结为《包山集》。1526年冬,王宠过鸿溪宿友人补菴居士处,居士几他索书。第二年(1527年),他便将八年前游包山所作的游诗用小楷抄录了二十二首寄给了补菴居士。他的朋友文嘉在居士处见到这卷小楷后,称之为“天才妙绝”。 后人普遍认为《游包山集》是王宠的小楷代表作,然刘九庵先生认为此作或非王宠所作,即便如此,此卷楷书运笔精到,字形大小参差有致,古拙中自得妍巧,气韵超逸,婉丽遒媚,不失为小楷临习的优秀范本。宋苏轼曾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王氏这卷《游包山集》,其结体“宽绰而有余”,其书风旷适疏宕,遒媚飘逸,谓上乘之作言而不虚。 此篇《千字文》结体平稳,俯仰欹侧变化不大,可以窥见其师承王献之、虞世南的轨迹。此帖既有魏晋时期王氏父子风华俊丽、遒逸疏爽之姿,又具初唐时期虞世南的气秀色润、外柔内刚之气。从用笔方面来看,其行草气息平和,干净利落,一丝不苟,笔势凝重、洗练,笔画之间很少有连笔牵丝,字字独立,互不相连。综观此书作,典雅平淡,落落大方,草法严谨。 王宠虽然只活了40岁,英年早逝,但却在诗文创作和书法艺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成为“吴门书派”的主将之一,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擅长小楷和行草,上溯晋唐,取法王羲之、王献之、智永、虞世南等,法古开新。 其小楷得古拙、静逸之趣,气息高旷疏灵,古意盎然。用笔多取涩拙之态,结字不求端严工整,看似散漫不经,实则生动有趣,拙中寓巧,险而能稳,出人意表。 他的行草书也多取古拙朴厚,自然天成之意。早年作品多出自阁帖,得帖之流便,锋芒外露,秀逸潇洒。晚年书风大变,用笔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时有章法笔意,既能恣肆跌宕,又能古雅醇厚。

文档评论(0)

185****85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