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59.080.30FZW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FZ/T 13006-2014代替FZ/T.13006--2006涤粘混纺本色布Polyester/viscose blended grey fabric2014-12-24发布2015-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FZ/T 13006--2014前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是对FZ/T13006—2006《涤粘混纺本色布》的修订,主要修改了以下内容:标准范围调整为涤纶含量50%及以上,增加涤粘混纺本色布定义;幅宽、密度、断裂强力名称调整为幅宽偏差率、密度偏差率、断裂强力偏差率,增加纤维含量偏差考核,幅宽偏差率优等品指标加严,密度偏差率调整为正负偏差率并提升了经密优等品的考核指标,断裂强力考核最低值调整为考核断裂强力偏差率;经、纬向明显疵点的评分数作了部分调整,增加了布面疵点的量计;原附录 A、附录 B调整为附录 B、附录 C。原附录 C调整为附录 A,补充了疵点名称说明的内容。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印染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2)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戴受柏、张建辉、张宝庆、司志奎、王耀。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FZ/T 512—1982;-FZ/T13006-—1995,FZ/T13006-2006。
FZ/T 13006--2014C.39花经:由于配棉成分变化,使布面色泽不同。C.40-长条影:由于不同批次纱的混入或其他因素,造成布面经向间隔的条痕。C.41朴极光:由于机械造成布面摩擦而留下的痕迹。C.42针路:由于点啄式断纬自停装置不良,造成经向密集的针痕。C.43磨痕:布面经向形成一直条的痕迹。C.44绞边不良:因绞边装置不良或绞边纱张力不勾,造成2根及以上绞边纱不交织或交织不良。C.45错纬:直径偏粗、偏细,长 5cm及以上的纬纱、紧捻、松捻纱织人布内。C.467方眼:织造时局部经纱张力过大,布面形成块状风格差异。C.47木辊皱:坏布经过卷布棍时张力不当,织物在布棍中间部位处形成经向褶皱。C.48荷叶边:布边经纱张力较小或横向拉幅过度或不足,织物边缘呈起伏波浪状。C.49条干不匀:叠起来看前后都能与正常纱线明显划分得开的较差的纬纱条干。C.50脱纬:一梭口内有3根及以上的纬纱织入布内(包括连续双纬和长5cm及以上的纬缩)。双纬:单纬织物一梭口内有2根纬纱织入布内。C.51C.523纬缩:纬纱扭结织人布内或起圈现于布面(包括经纱起圈及松纬缩三楞起算)。C.53毛边:由于边剪作用不良或其他原因,使纬纱不正常被带入织物内(包括距边5cm以下的双纬和脱纬)。C.54云织:纬纱密度稀密相间呈规律性段稀段密。C.55杂物织人:飞花、回丝、油花、皮质、木质、金属(包括瓷器)等杂物织人。C.56花纬:由于配棉成分或陈旧的纬纱,使布面色泽不同,且有1个~2个分界线。C.57油纬:纬纱沾油或被污染。C.58锈纬:被锈渍沾污的纬纱痕迹。C.59不褪色色纬:被沾污而洗不净的有色纬纱。C.60煤灰纱:被空气中煤灰污染的纱(单层检验为准,对深色油卡)。C.61百脚:斜纹或缎纹织物一个完全组织内缺1根~2根纬纱(包括多头百脚)。C.62开车经缩(印):开车时部分经纱受意外张力后松弛,使织物表面呈现块状或条状的起伏不平的开车痕迹。C.63拆痕:拆布后布面上留下的起毛痕迹和布面撒浆抹水。C.64稀纬:经向1 cm内少2根纬纱(横贡缎织物稀纬少2根作1根计)。C.65密路:经向0.5 cm内纬密多25%以上(纬纱紧度40%以下多20%及以上的)。C.66破洞:3根及以上经纬纱共断或单断经、纬纱(包括隔开1根~2根好纱的),经纬纱起圈高出布面0.3cm ,反面形似破洞。C.67豁边:边组织内3根及以上经、纬纱共断或单断经纱(包括隔开1根~2根好纱)。双边纱2根作一根计,3根及以上的有1根算1根。C.68跳花:3 根及以上的经、纬纱相互脱离组织,包括隔开一个完全组织。C.69稀弄:纬密少于工艺标准较大,呈“弄”现象。C.70不对接轧梭:轧梭后的经纱未经对接。C.71霉斑:受潮后布面出现霉点(斑)。9
FZ/T 13006—2014附录D(资料性附录)用于快速测定织物断裂强力的修正D.1在常规试验及工厂内部质量控制检验时,可用在普通大气条件下进行快速试验,然后按标准温度和回潮率的办法进行换算修正,但检验地点的温湿度应保持稳定。D.2断裂强力修正公式按式(D.1)计算,按 GB/T 8170 修约为整数。P。K × PD.1)式中:P.-一涤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JTT 702-2007沿海港口航道图改正通告编写规范.pdf
- JC_T 918-2014建材工业用滑槽式固体流量给料机.pdf
- JBT 6406.3-1992电力液压块式制动器推动器.pdf
- JB_T 2984-2014履带式推土机和液压挖掘机 托链轮.pdf
- JB_T 13380-2018工业大型铸锻件制造节能技术评价方法.pdf
- DB31_T 344-2020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pdf
- GA 658.3-2006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场所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信息代码 第3部分:上网服务场所处罚结果代码.pdf
- JBT 9961-1999开式多工位压力机 精度.pdf
- DB64 886_2013压砂西瓜农业气象观测技术规范.pdf
- LST 3521-1995高速除稗筛通用技术条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