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犯罪的主观方面The Subjective Aspect of Crime;目录 ;一、概述;表现形式:;2.设:平某惊醒后,执枪冲出,见一人影径直向自己闯来,遂抬手向来人躯干部位开枪,不料将紧随其后的女儿击毙。问:平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案 例;二、犯罪故意(Criminal Intent) (一)概念;什么是故意?;;被告人王某曾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拘留教育两次。1999年6月5日晚,王某又在某市火车站候车室,趁一旅客熟睡之际将其提包偷走。出站时被查获,提包内有“五四”式手枪一支、人民币200元以及衣物等。在案件审理中,被告人王某只承认自己想盗窃财物,没料到提包里有手枪。问题:本案被告人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枪支罪。 ;故意的心理构成(二);(二)犯罪故意的分类;案例1;分析;案例2;分析;
案例3
被告人:陈某,男,37周岁,汉族,浙江省某市人,装卸工。1995年9月8日因本案被逮捕。
1995年8月18日凌晨,被告人陈某在杭州铁路分局某站货场作业中因工作琐事受到派班员许某批评。陈某怀疑同班的委外装卸工何某(男,30周岁,系被告人之堂弟)“告状”所致,便迁怒于何某,寻机报复。同月19日上午,被告人陈某见何某在装卸休息室,不指名地辱骂何某。;;(三)直接故意;直接故意构成图; 2000年7月2日晚9时许,被告人崔某到“欣欣发廊”闲玩。董某(男,21岁,与崔某素不相识)也来发廊玩。崔某问女理发师姓名,该 女回答姓崔,属“帮”字派。崔某说:“我是‘昌’字派”;董某则说:“我是‘永’字派”。被告人崔某认为董某是在自己面前称长辈,便与其争吵,并拿出了水果刀(长约24厘米)朝董的左颈部扎了一刀,然后逃离现场。董某当场死亡。经法医鉴定,董某系被他人用锐器刺伤左侧颈部,致左颈总动脉破裂,急性大出血性休克死亡。被告人崔某于次日在其父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自首。
;(四)间接故意;间接故意的情形;(五)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六)故意的认定;;分析;三、犯罪过失(Criminal Negligence)(一)概念;犯罪过失的本质——不注意
格言:不作为是身体的懈怠,过失是精神的懈怠
⒈旧过失论: 重视结果预见义务性
??新过失论: 重视结果回避义务
⒊危惧感说: 重视预见可能性;(二)犯罪过失的学理分类;(三)过失的法定类型 1、疏忽大意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特征之一; 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特征之二; 80年代初,东北某地农村在冬天农闲的时候,请县电影放映公司的工作人员来村里放电影。这天,电影公司派了两个人:一个是放映员甲,另一个是赶马车(马车上装载着电影胶片等物品)的乙。当时的电影胶片是放在一个铁匣子里面。到了村里后,还没有到预定放映电影的时间,恰好天气很冷,村民们就招呼他们进屋,烧了一堆火取暖,坐在火堆边聊天,屋子里人多而凳子少,于是他们就把马车上的铁匣子搬下来当作凳子用。聊了一会儿天,有人就招呼他们吃饭,吃完了再放电影,于是他们就吃饭去了。由于装电影胶片的铁匣子在火堆边没有搬走,结果因胶片的着火点很低,一会儿就燃烧起来,将十来户的民房烧毁了,造成重大损失。电影公司这两个人,对这起重大事故应当不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负刑事责任,是什么罪过? ;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特征之三;;;疏忽大意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区别; 某单位的司机甲某原来是开卡车的,有一天,单位让他换岗位,做领导的专职司机,甲某答应后表示要先练练车、熟悉熟悉车况。于是他就在单位的大院里练习倒车。在倒车的时候,院子里有几个小孩在车旁边玩,甲告诉这些孩子,让他们到外面玩,自己要练车。然而,过了一会儿,还有几个小孩儿仍在练车处玩耍,便下车把这些小孩哄奏乐。结果有一个非常淘气的小孩趁其不注意在他上车后,又溜进院子里,躲在车下面,想和他捉迷藏,甲从后视镜里也没有看到,结果倒车时正好把这小孩压死了。;2、过于自信的过失;轻信;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四、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Criminal Motive and Criminal Purpose)(一)概念;(二)联系和区别
1、联系:
A、二者都是行为人实施犯罪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心理活动
B、犯罪目的以犯罪动机为前提和基础
C、二者有时表现为直接的联系,即它们所反映的需要是一致的;;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关系;;五、刑法上的错误;(三)事实认识错误
⒈行为性质的错误 指对自己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具有危害社会的性质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不符
例如:假想防卫
2. 行为手段的错误 ①迷信犯——无罪
由于行为人的愚昧迷信,而采取不可能造成实际危害的迷信手段以实现自己犯罪意图的
②手段不能犯——犯罪未遂
行为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