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草莓采后腐烂真菌病害控制的研究进展
张宁;郜海燕;房祥军;陈杭君
【摘要】草莓由于美味可口而一直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浆果之一,但因其自身皮极
薄、水分含量极高等因素,病原菌易在采后的草莓果实中迅速繁殖,致使果品变质,严
重缩短草莓贮藏期.本文对草莓采后腐烂真菌病害控制研究方面进行简要综述,希望
对草莓等浆果贮运保鲜工作的深入研究有所帮助.
【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6(057)003
【总页数】5 页(P396-400)
【关键词】草莓;浆果;真菌病害;保鲜技术
【作者】张宁;郜海燕;房祥军;陈杭君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浙江省农业科
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
验室,浙江杭州 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
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浙江省
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2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379.9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 )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浆果,果实红艳圆润,
果肉细腻且饱满多汁,酸甜爽口又富含 Vc、花色苷等多种抗氧化物质,深得人们
青睐。但草莓为浆果,无坚硬外果皮包裹、果肉组织娇嫩且无抗震能力,在采摘和
采后的运输过程中易因遭受机器等物理碰伤而招致病菌侵染,大大缩短贮藏期
[1-2 ]。真菌病害是影响草莓采后腐烂多且复杂的因素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而
且这些真菌往往对人体也会构成威胁。因此,深入研究采后病害,了解采后真菌病
害的种类及防控方法 ,寻找新型保鲜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真菌是引起草莓采后腐烂和导致其病变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它侵染范围广、危害作
用大,一旦致使果实表现病症就会迅速蔓延 ,病害程度难以控制。采后草莓主要感
染的是由 4 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分别是灰葡萄孢霉 (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 )
引起的灰霉病、扩展青霉 (Penicillium expansum )引起的青霉病、葡枝根霉
(Rhizopus stolonifer (Ehrenb.ex fr. )Vui11. )引起的软腐病和尖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acutatum J.H.Simmonds )引起的炭疽病[3 ]。采后草莓深
受这 4 种病原菌的危害,灰霉病(又叫腐烂病)作为草莓的一种最主要的采后病
害,其病原菌多在田间生长时就已携带 ,采后当温度达到室温左右时 ,灰葡萄孢便
会在这种适宜的温度环境中快速繁殖生长。但是只要温度在 32℃以下且不低于
4℃ ,灰葡萄孢的分生孢子均可萌发 ,均会影响草莓的品质和贮藏期。若空气干燥 ,
草莓采后在短时间内很容易出现失水软化等问题 ,所以采后的草莓要放在低温且湿
度适宜的地方 ,这样既利于阻止病菌暴发也利于保持果实 自身品质,但同时也要避
免高温、高湿这些易引发病害发生的主要条件 [4 ]。
此外,梨形毛霉 (Mucor piriform is)、根霉 (Rhizopus spp. )、杧果炭疽病
(Collet 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有性根霉 (Rhizopus
sexualis (Sm ith )Ca11 )等也均可引起采后草莓果实的病害,对草莓的品质和
贮藏期造成威胁[ 5 ]。所以深入探究引起草莓采后腐烂病原菌的各种生活和生长
习性以及病害发生的条件和途径,对防治采后草莓果实的腐烂及延长果实贮藏期极
为重要。
2.1 品种
草莓的品种对草莓采后是否易感染病害起决定作用,不同的品种在果实硬度、含水
量、耐贮性和抗病性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这些性质往往又是决定采后果实是否
能够长期贮藏的主要因素。现在被大家喜爱并广泛栽培的耐贮抗病品种如丰香、硕
丰、戈雷拉等均比早期那些不耐贮品种有较长的贮藏期。
2.2 采前防病
采前是否对草莓进行防病处理工作,直接影响到采后果实病害及腐烂的发生情况。
病原菌通常在田间生长时就已寄生在果实的表面,长期潜藏,在温湿度等条件适宜
时才表现症状 ,采后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就是这样导致的。早有研究发现,采前对草
莓喷洒出芽短梗霉菌溶液或在采前 3 d 喷洒 0.1 mL· L-1 醋酸 ,均能显著抑制采后
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减少腐烂率[6 ]。
2.3 采收方式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