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常规.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常规 定义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s,ADHD)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之一,以在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动量多且经常变换内容,行为冲动、唐突、不顾及后果为主要特征。智力可以正常或接近正常,伴有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低下。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前ADH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现认为该病是多种遗传、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所致的一种综合征。 1.遗传因素ADHD具有高度的遗传性,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 2.生物因素 (1)神经生化因素:神经系统的活动主要通过神经递质作为媒介进行信息交换。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在脑内属于两种功能拮抗的中枢神经递质系统,ADHD患儿中枢神经递质两者之间存在不平衡。 (2)脑组织结构异常:ADHD儿童的脑结构和功能与正常对照组儿童存在差异,而且报告异常主要集中分布在脑的额叶、扣带回、纹状体及其相关的基底节结构和神经网络。目前已证实前额叶和纹状体的体积小与脑抑制功能不足有关。 (3)轻度脑损伤和额叶发育迟缓:母亲患孕期综合征、毒血症、产程过长或早产等因素可导致胎儿大脑缺氧而引起损伤,凡影响额叶发育成熟的各种因素均可致病。 (4)神经电生理功能异常:ADHD患儿脑电图功率谱分析发现:ADHD患儿具有觉醒不足的问题,觉醒不足属于大脑皮质抑制功能不足,从而诱发皮质下中枢活动释放,表现出多动。 3.环境因素?家庭不和睦以及父母教育不当的ADHD患儿会有更多的破坏性行为问题,社会心理压力以及不当的家庭教育很可能是导致ADHD发生的潜在因素。轻微的铅负荷增高即有可能引起神经生理过程的损害,导致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易冲动等。  (三)临床特点 一)症状 1.ADHD三大核心症状?包括以下几方面: (1)注意缺陷:难以将精力集中于所需完成任务当中;无法抵御干扰因素;注意力难以保持长久;难以完成任务的组织实施;常常无法完成任务。 (2)多动:无法安静地坐在课堂里听完一堂课;常常无目的地来回走动、奔跑、跳跃;总是不停地活动与说话,少有片刻安静;总是动手动脚、课堂小动作、干扰他人。 (3)冲动:极端缺乏耐心;行为唐突;突然插话;干扰他人;难以自制。 2.继发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困难:多动症儿童在学业上最突出的表现是成绩波动性大,一般都学习成绩低下。 (2)运动与感知功能异常:部分患儿手指精细协调困难,快速轮替动作不灵活,拿筷子、握笔书写、扣纽扣、系鞋带、做手工操作等动作笨拙。手眼协调性差,共济活动不协调。视运动功能障碍,空间位置障碍,左右分辨困难,眼球轻微震颤。 (3)品行问题:由于患儿对环境中抑制性信息反应缺乏,难以接受约束和控制,所以部分多动症儿童出现违抗性、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 (4)情绪问题:多动症患儿常常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不足,把自己看成不成功和无能的人,表现为烦躁、烦恼、激越、烦闷,甚至还出现自伤、攻击他人的行为。 (5)人际关系问题:由于核心症状以及继发性品行问题,多动症患儿在与同伴、老师及父母关系方面经常存在问题,与环境发生冲突,社会适应和调节困难。 3.ADHD共患病ADHD易于合并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defiant?disorder,ODD)、品行障碍(conduct?disorder,CD)、焦虑、抑郁症、学校障碍、抽动症、睡眠障碍等多种心理行为异常,称为ADHD共患病。 起病时间 多动症的起病大部分是在6岁以前,一些儿童在婴儿期就表现出好动的特征。其中部分在3岁左右起病,一般症状最突出的时期是小学3~4年级,到少年期后部分儿童的症状减轻或消失,也有一些儿童的部分症状持续到成年期。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ADHD的诊断多以患儿家长和教师提供的病史、临床表现特征、体格和精神检查为主要依据,采用量表评分,辅以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精神疾患后,作出诊断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诊断标准,2016年中国《ADHD临床诊疗常规》建议采用DSM-V的诊断标准,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减少诊断方法的变异;DSM-V标准将ADHD分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和混合型三类。 1.症状学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缺陷症状:符合下述注意缺陷症状中至少6项(且症状出现在7岁以前)持续至少6个月,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①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常常不注意细节,容易出现粗心所致的错误;②在学习或游戏活动时,常常难以保持注意力;③注意力不集中,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④往往不能按照指示完成作业、日常家务或工作,不是由于对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⑤经常难以完成有条理、有顺序的任务或其

文档评论(0)

xcsbjy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放射医学技术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2165125000025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2月24日上传了放射医学技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